[实用新型]一种茶叶末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23217.7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7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邓小林;张正洪;刘强;应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市双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B07B4/02;B07B1/24;B07B11/06;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沈成金 |
| 地址: | 64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末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末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粉末分离装置、茶梗分离装置和输送装置,粉末分离装置包括进料箱,进料箱顶部设置有进料口,进料箱底部设置有出料口,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与进料箱的出料口连接,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茶梗分离装置连接,进料箱的一个侧壁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内设置有风机,进料箱与进风口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上罩设有集尘布袋。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茶叶成品的品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末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这些茶叶都是用茶树的鲜叶、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叶类别也就不同。茶叶的加工过程一般分为初制和精制,初制一般包括杀青(或蒸青)-揉捻-干燥(晒干或烘干),精制一般包括筛分、抖筛、拣剔、干燥等。
成品茶叶是茶叶上市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传统的茶叶在去梗、烘焙后即可进入包装上市。然而,现代化机械的运用,成品茶包装已经实现机械化,机械化包装容易将茶叶、茶末、茶梗段混合包装进入茶叶袋中,严重影响茶叶的品相与品质。因此在成品茶叶包装前有效去除茶末、茶梗段,对于包装后茶叶的品相、品质及其经济价值具有的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末分离装置,具有提高茶叶成品的品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末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粉末分离装置、茶梗分离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粉末分离装置包括进料箱,所述进料箱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箱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与所述进料箱的出料口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茶梗分离装置连接,所述进料箱的一个侧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风机,所述进料箱与进风口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罩设有集尘布袋。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茶叶混合物通过进料口进入所述进料箱,从所述进料口下落的过程中,在风机的作用下,茶叶混合物中的粉末被吹入收集袋,分离粉末后的茶叶混合物通过所述出料口进入所述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将茶叶混合物输送至茶梗分离装置,茶梗分离装置将茶梗段和茶叶分离,达到提高茶叶成品的品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为螺旋输送机。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螺旋输送机的作用下,经过茶末分离装置进行茶末分离后的茶叶被运送至茶梗分离装置内。
优选的,所述茶梗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分离筛筒及两个端板,所述分离筛筒的两端均开口设置,所述分离筛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料板,所述分离筛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分离筛筒的内壁与第一轴承的外圈过盈配合,两个端板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输送装置的出料端穿设在一个端板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分离筛筒沿分离筛筒的轴线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茶叶被输送装置运输至分离筛筒内,驱动件驱动分离筛筒沿分离筛筒的轴线转动,在这过程中,多块导料板带动茶叶转动、翻转,茶叶移动至最高点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分离筛筒的底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茶梗段与茶叶之间的分离。
优选的,驱动件包括外齿环、主动外齿轮及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外齿轮同轴连接,所述外齿环与分离筛筒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主动外齿轮与外齿环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电机驱动主动外齿轮转动,主动外齿轮与外齿环啮合,从而达到驱动分离筛筒沿分离筛筒的轴线转动的效果。
优选的,第一轴承的两侧均密封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达到阻止茶梗段进入第一轴承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市双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宾市双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32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