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型悬架结构的减震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2927.8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0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良;张新中;康雨辰;王桐;蒋信;魏悦;宋金行;陈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仲晖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车型 悬架 结构 减震器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型悬架结构的减震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连接螺栓、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滑动轴套和锁紧螺母,固定支架为C形槽架,且其两平行侧板上设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穿孔,且连接螺栓穿过位于C形槽架内的减震器吊耳,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的一端分别抵接在减震器吊耳的两侧,第一限位环的另一端抵接在固定支架上,第二限位环的另一侧与滑动轴套相连,滑动轴套穿过固定支架,且与位于固定支架外侧的锁紧螺母抵接相连,锁紧螺母与依次穿过第一限位环、减震器吊耳、第二限位环和滑动轴套的连接螺栓通过螺纹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更好,且可减少装配空隙的产生,降低出现异响噪音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新能源车型悬架结构的减震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车型市场上越来越多,大家由传统的燃油车型到新能源车型的观念转变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所以环保、舒适、快捷的新名词也受到大众的青睐,今天我们需要改进的设计结构就是客车上至关重要的悬架系统的设计,好的悬架系统设计对乘客的舒适性至关重要,而减震器是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单元,减振器主要起到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的作用,故而对于减振器上的上下吊耳的固定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减震器上的固定吊耳出现松动,则可能使得整个悬架系统的振动噪音加大,从而影响整体车型悬架的舒适度体验质量。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更好,且可减少装配空隙的产生,降低出现异响噪音的概率的新能源车型悬架结构的减震器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型悬架结构的减震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更好,且可减少装配空隙的产生,降低出现异响噪音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车型悬架结构的减震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连接螺栓、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滑动轴套和锁紧螺母,固定支架为C形槽架,且其两平行侧板上设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穿孔,且连接螺栓穿过位于C形槽架内的减震器吊耳,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的一端分别抵接在减震器吊耳的两侧,第一限位环的另一端抵接在固定支架上,第二限位环的另一侧与滑动轴套相连,滑动轴套穿过固定支架,且与位于固定支架外侧的锁紧螺母抵接相连,锁紧螺母与依次穿过第一限位环、减震器吊耳、第二限位环和滑动轴套的连接螺栓通过螺纹相连。
优选的,锁紧螺母与滑动轴套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且滑动轴套的另一端还设有一向外凸起的滑环,第二限位环的端部设有供滑动轴套伸入的凹槽,且凹槽的底部还设有与滑环卡接滑动配合的滑槽,由于锁紧螺母是焊接固定在滑动轴套上的,因此可以避免在运动中锁紧螺母因与连接螺栓发生松脱,而导致的直接掉落的现象,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且在连接螺栓与锁紧螺母在开始锁紧时,由于锁紧螺母和滑动轴套与第一限位环之间是可以转动连接,因此其锁紧是在减震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固定的情况下,实现的锁紧螺母与连接螺栓的锁紧,从而可以避免对于减震器两侧锁紧时的磨损。
优选的,第一限位环上还设有至少两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限位外柱、限位内柱、弹簧和活塞套,第一限位环内设有与限位件一一对应配合的压缩腔,活塞套滑动配置在压缩腔内,且限位外柱的一端固定在活塞套的一侧,且另一端伸出压缩腔,且伸出到第一限位环外,弹簧套设在限位外柱上,且一端抵接在活塞套上,另一端抵接在压缩腔内壁上,限位内柱的一端连接在活塞套的另一侧,且其另一端伸出压缩腔,且伸入到第一限位环内,连接螺栓的外壁上还设有一与限位内柱的端部插设的环形插槽,由于限位内柱的端部可以在弹簧的压缩下,卡接在连接螺栓的环形插槽内,从而可以降低在运动振动时,连接螺栓与锁紧螺母脱离的概率,且在拆卸更换时,仅需要向外拉动限位外柱的同时,旋拧锁紧螺母即可,较为简单方便。
优选的,限位内柱的端部为弧形的限位块,且环形插槽为截面为与限位块配合的弧形。
优选的,限位件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国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29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染色池防喷射封盖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安全的吨包解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