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急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2537.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桂强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6;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7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急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心内科急救装置,设置有充气囊;充气囊上端胶结有送气管,送气管另一端通过连接口连接有呼吸面罩外壳,呼吸面罩外壳内胶结有通气内管,通气内管下端胶结有入口管;充气囊底部胶结有进气口,进气口外侧套设有吸气管,吸气管另一端套设有吸痰器,吸痰器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集液瓶,吸痰器另一端套设有吸液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紧急输气设计,可以通过手挤压充气囊快速便捷的对病人进行等同于人工呼吸的急救操作;并且设置有入口管,可以辅助保持病人的口部张开,有利于急救措施的施行;通过充气囊另一端与吸气管套接,可以与吸痰器连接,通过吸液管可以对病人气管内的痰液吸出,防止病人窒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有此类型疾病的病人有时会因为疾病原因导致窒息情况的发生,发生窒息情况的病人无法呼吸,极为危险,很可能因此导致脑供氧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的危险后果。传统对待心内科窒息病人的处理方式,由于缺乏应急装置一般采用人工呼吸,吸入氧浓度不高,很可能导致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救治时间。同时传统对待心内科窒息病人的处理方式,不能对患者内部的淤积痰液吸出,影响患者的呼吸。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传统对待心内科窒息病人的处理方式,由于缺乏应急装置一般采用人工呼吸,吸入氧浓度不高,很可能导致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救治时间。
(2)传统对待心内科窒息病人的处理方式,不能对患者内部的淤积痰液吸出,影响患者的呼吸。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急救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心内科急救装置设置有充气囊,充气囊通过螺纹与压力表连接,充气囊左端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嵌装有单向阀;
压力表通过送气管与螺纹连接头连接,螺纹连接头通过送气管与连接口连接;
连接口下端设置有呼吸面罩外壳,呼吸面罩外壳溶解有通气内管,并且通气内管与连接口连接;
其中,充气囊上开有防滑纹。
当患者不易进行人工呼吸时,将因为心内科疾病导致窒息的病人平放,随后将呼吸面罩外壳置于口鼻处,将入口管插入口中,随后按动充气囊,进气口进行吸气,对病人进行输气的急救操作;通过压力表可以对送气管出气压力进行检测显示,方便调整按压力度,防止用力过猛,对病人造成伤害;其中,充气囊上开有防滑纹,防止手部出现滑动。
进一步,所述呼吸面罩外壳上端设置有鼻腔通气口,呼吸面罩外壳两侧熔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端部卡接有软垫;
通过在呼吸面罩外壳两侧熔接有支撑板,在吸痰或者辅助呼吸时,支撑板对嘴部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通过在支撑板端部设置有软垫,防止出现压疮。
进一步,所述充气囊通过送气管与吸液管连接,吸液管通过螺纹与吸痰器连接,吸痰器通过吸气管与呼吸面罩外壳中的通气内管连接;
吸痰器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集液瓶,吸痰器内侧上端胶结有两块交错排列的挡液板,集液瓶上端内侧胶接有两块倾斜板;
当需要对患者喉部的痰液时,将吸液管插入病人喉部,通过按压充气囊,使吸液管对喉部痰液吸出,吸到吸痰器内受到挡液板阻挡,流到下端的集液瓶内;通过倾斜板可防止集液瓶晃动时造成痰液溢出,对吸气管造成堵塞。
进一步,所述连接口通过螺纹与氧气直筒连接,氧气直筒与吹嘴连接;吹嘴下端卡接有过滤网,吹嘴上端粘贴有橡胶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桂强,未经李桂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2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