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21230.9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8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涛 |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G08B21/18;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9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燃 预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包括外壳和第一卡板,所述外壳的边侧开设有通气口,且外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并且第一固定板的边侧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一卡板安装于弹簧的端头处,且第一卡板的边侧安装有第二卡板,并且第一卡板贯穿于第一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端头处安装有丝杆,且丝杆的外部安装有螺母,并且第一连接块的下方安装有限位板。该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杆可以固定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的位置,并且使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处于相对悬空的状态,可以缓解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颠簸状态,对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起到减震的作用,对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起到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可以对于汽车发生自燃情况发出警报的装置,现在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了,因此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较高,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可以保障人们开车出行的安全。
现有技术的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易随着颠簸进行晃动,并且安装方法较为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易随着颠簸进行晃动,并且安装方法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可自燃预警的装置,包括外壳和第一卡板,所述外壳的边侧开设有通气口,且外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并且第一固定板的边侧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一卡板安装于弹簧的端头处,且第一卡板的边侧安装有第二卡板,并且第一卡板贯穿于第一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端头处安装有丝杆,且丝杆的外部安装有螺母,并且第一连接块的下方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安装有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且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外壳的边侧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上方安装有盖板,并且盖板的上方安装有第三卡板,所述第三卡板贯穿于第三固定块的内部,且第三固定块安装于外壳的上方,所述第三卡板的端头处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外部安装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的上方安装有第三转轴,并且第三转轴的边侧安装有第二移动板。
优选的,所述通气口等间距分布在外壳的边侧,且通气口与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之间采用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板通过弹簧与外壳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采用“凹”字型设置,且限位板的内径与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的外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外壳通过第一转轴之间构成翻转安装结构,且盖板与第三卡板之间为粘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板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三卡板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移动板的外壁与第二移动板的外壁之间相互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通过外壳可以对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盖板与外壳之间可翻转安装便于对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的拿取与安装,外壳边侧的通气口可以使外壳内部的空气流通,起到对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进行散热降温的作用;
2.该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可以固定限位杆的位置,第二卡板可以在外壳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便于限位杆的安装与拆卸,使用较为方便,节省了部分安装时间,并且第二固定板可以对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可自燃预警装置本体偏斜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涛,未经滕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1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