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充放电功能的非车载充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20569.7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5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民;周红斌;施伟伟;袁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27/0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放电 功能 车载 充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充放电功能的非车载充电机,包括充电机总成,在充电机总成的两侧分别设置输出端车辆插头及输入端转接插座,在所述转接插座内设置信号插孔,信号插孔尾部连接信号线将转接插头连接线的模拟信号接入充电机的MCU,所述充电机依据MCU识别的模拟信号切换进行对应的充放电功能;所述的转接插头连接线包括满足GB2099.1和GB1022要求的三眼插头、满足GB/T20234‑2015的车辆插座、满足GB/T20234‑2015的供电插头及GB2099.1和GB1022标准要求的插排。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插头内插针的不同连接方式令充电机体现不同的功能,从而令本实用新型可在多种情况下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充放电功能的电动车辆非车载充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几乎是当前节能环保汽车的代名词,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中,非车载充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基本支持系统之一,其发展对于能源保护、促进环保有着极为重大的推动力。
根据调查,截止2016年底,中国电动车使用数量超过100万辆,充电桩数量约15万台,数量比约为7:1,根据现有的指示性文件来看,2020年只能不断接近车桩数量比1:1的目标,但是距离理想目标的实现还遥遥无期。
电动汽车小功率非车载直流充电技术作为新型的充电模式,将车载充电机外置作为非车载充电机,简化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计,降低了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整体成本,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可为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行业提供智能、便捷、简化的充电技术新选项。然而,小型充电机的功能比较单一,电力的获取仅能靠三相插头来实现,一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电力用尽,则充电器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给用户日常车辆使用带来些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全面、安全性高的非车载充电机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手段来实现:一种具有充放电功能的非车载充电机,包括充电机总成,在充电机总成的两侧分别设置输出端车辆插头及转接插座,在所述转接插座内设置信号插孔,信号插孔尾部连接信号线至充电机总成的MCU;
所述的转接插头的插接部设置插接面,在插接面上设置功率插针与信号插针,所述功率插针及信号插针通过接触端子连接转接插座,转接插座并将模拟信号传输给充电机的MCU,MCU识别不同的模拟信号使充电机切换进行对应的充放电功能。
所述的转接插头尾部连接有功能转接线,所述功能转接线包括三眼插头转接线、车辆插座转接线、供电插头转接线及放电插排转接线;
所述三眼插头转接线将转接插头通过导线连接满足GB2099.1和GB1022标准要求的三眼插头,所述车辆插座转接线将转接插头通过导线连接满足GB/T20234-2015的车辆插座,所述供电插头转接线将转接插头通过导线连接满足GB/T20234-2015的供电插头,所述放电插排转接线将转接插头通过导线连接满足GB2099.1和GB1022标准要求的插排。
所述的功率插针包括L插针、N插针及PE插针,所述信号插针包括A信号插针与B信号插针,所述L插针、N插针、PE插针、A信号插针及B信号插针均匀分布在插接面上,所述的转接插座对应位置设置与上述插针对应的信号插孔,所述信号插孔的一端与充电机总成连通,另一端供插针插入。
转接插座的A信号插孔和B信号插孔通过电缆分别接入充电机总成的MCU,所述三眼插头转接线的转接插头的信号插针位保持断路,PE插针位与充电机总成连通;所述车辆插座转接线的转接插头信号插针的A信号插针与B信号插针分别独立接入转接插座,PE插针位与充电机总成保持连通;所述供电插头转接线的转接插头的B信号插针接入转接插座,所述A信号插针与PE插针短路连接;所述放电插排转接线的转接插头的A信号插针与B信号插针短路连接,分别接入转接插座,PE插针位与充电机总成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0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搬运货物的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拉杆箱中框成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