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泵稀油润滑储油式轴承压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19897.5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7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廖大庆;江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胜达泵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F04D29/06;F04D29/58;F04D29/049;F16C3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张江涵 |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泵稀油 润滑 储油 轴承 压盖 | ||
一种卧式泵稀油润滑储油式轴承压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端盖向一侧延伸有一圈储油环,储油环以端盖中心为轴上下对称的位置向外继续延伸形成储油槽,储油槽的最高点至少高于对应泵轴下端外套轴承最下端的轴承钢球。原理简单,通过局部改造,就能使轴承部件得到更加良好的润滑和冷却,让设备运行更稳定、持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压盖,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泵稀油润滑储油式轴承压盖。
背景技术
卧式离心泵的轴承润滑,大多数都采用稀油润滑,对于浸没式稀油润滑,只要油位足够,润滑效果都很好。而有些泵因为结构的原因只能采用甩油环式飞溅润滑,这种润滑方式靠甩油环把润滑油提上来,沾附在旋转的油环套上,利用泵轴旋转的离心力和油环套的圆锥面把润滑油甩向轴承外圈及轴承钢球部位,进而对轴承转动部位进行润滑。但是因为离心力方向的原因,实际上大部份甩出来的润滑油都是径向方向,不能侧向甩向轴承内部,
甩油环飞溅润滑的轴承体所采用的压盖虽具有环形弧槽,但环形弧槽的角度只是为了让开甩油环工作的空间,并没有考虑储油形成一个能实现浸没式稀油润滑的容积,即原来的轴承压盖并不是储油式轴承压盖,就算存油都是很少的,不能淹到轴承钢球,因此润滑效果及降温效果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卧式泵稀油润滑储油式轴承压盖,包括端盖,端盖向一侧延伸有一圈储油环,储油环以端盖中心为轴上下对称的位置向外继续延伸形成储油槽,储油槽的最高点至少高于对应泵轴下端外套轴承最下端的轴承钢球。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弧度为90°。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边缘开设固定螺孔,螺栓螺入固定螺孔使端盖与轴承体下端连接固定。
轴承端盖的储油环插入轴承体下端开口处,储油环端部与泵轴下端外套的轴承外圈相抵,再使用螺栓将轴承端盖与轴承体固定连接。
根据轴承体下端轴承的钢球的位置,改造轴承压盖的环形弧槽的角度,使环形弧槽变成储油槽,储油槽的最高点也就是成为了最高油位线,最高油位线与泵轴下端外套的轴承中位于最低点的轴承钢球位置一致。这样改造后,甩油环甩出来的油除一部份去润滑轴承外,另一部份滴下的润滑油就滴在轴承压盖的储油槽内,储存在轴承压盖与轴承外圈之间,油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润滑油直接流向轴承的钢球,相当于变成了浸没式稀油润滑,润滑效果和降温效果均达到最佳。轴承钢球达到最低位置时经过润滑油液面,钢球是旋转的,就会把润滑油带上去润滑轴承内的所有地方,且润滑油浸没最低位置的钢球后,会形成流动,且改造好后的润滑方式就成了甩油环飞溅润滑和浸没式稀油润滑方式都能同时进行,润滑及降温效果优于只采用甩油环式飞溅润滑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原理简单,通过局部改造,就能使轴承部件得到更加良好的润滑和冷却,让设备运行更稳定、持久。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图;
图2为剖面图;
图3为主视图。
图中:1.轴承压盖;2.泵轴;3.轴承;4.储油槽;5.端盖;6.固定面;7.固定螺孔;8.最高油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胜达泵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胜达泵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9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中药超微破碎机
- 下一篇: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保温墙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