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轮椅折背的高精度多滚轮自动校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7428.X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7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乔有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腾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5 | 分类号: | B21D3/05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朱智杰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轮椅 高精度 滚轮 自动 装置 | ||
一种用于轮椅折背的高精度多滚轮自动校直装置,包括机架、校直结构、固定架、动力结构和第一传动结构,所述校直结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校直结构一侧,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固定架和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所述校直结构包括外壳、多滚轮结构、第二传动结构和铝管夹持结构,所述多滚轮结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第二传动结构设置在外壳上位于多滚轮结构并和铝管夹持结构连接。将需要进行校直的铝管放到校直机构中,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动力结构通过第一传动结构驱动校直结构进行校直工作。各个结构协同合作,完成了制作轮椅折背的铝管高精度高效率的校直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管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轮椅折背的高精度多滚轮自动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铝合金管材材质较软,在运输切割等过程中容易弯曲变形,在对轮椅折背的加工制作中,在折弯之前需要先对切割下来的管材进行校直工作。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自动校直装置存在很大不足,1)人工旋转校直手柄,操作步骤多,工作效率不高;2)夹持固定复杂;3)校直过程中,人工操作,铝管受力不均匀,良品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轮椅折背的高精度多滚轮自动校直装置,解决了铝管校直装置工作效率不高良品率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椅折背的高精度多滚轮自动校直装置,包括机架、校直结构、固定架、动力结构和第一传动结构,所述校直结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校直结构一侧,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固定架和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所述校直结构包括外壳、多滚轮结构、第二传动结构和铝管夹持结构,所述多滚轮结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第二传动结构设置在外壳上位于多滚轮结构并和铝管夹持结构连接。将需要进行校直的铝管放到校直机构中,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动力结构通过第一传动结构驱动校直结构进行校直工作。各个结构协同合作,完成了制作轮椅折背的铝管高精度高效率的校直工作。其中铝管通过铝管夹持结构固定,在第二传动结构的驱动下移动,在多滚轮结构的压滚作用下,完成校直工作。
进一步,所述多滚轮结构包括第一滚轮结构、第二滚轮结构、第三滚轮结构和第四滚轮结构,所述第一滚轮结构和第二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滚轮结构和第四滚轮结构之间的距离相同。校直过程中,铝管在第一滚轮结构和第二滚轮结构形成的间隙与第三滚轮结构和第四滚轮结构形成的间隙之间通过,第一滚轮结构和第二滚轮结构、第三滚轮结构和第四滚轮结构对铝管进行二次压滚,提高了校直的精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滚轮结构、第二滚轮结构、第三滚轮结构和第四滚轮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滚轮结构包括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滚轮,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设置在转轴两端,所述滚轮设置在转轴上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第一滚轮结构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固定在外壳上,随着铝管的移动,滚轮结构对其进行压滚校直工作。
进一步,所述滚轮上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直径和铝管相同,对铝管起到导向压紧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连接轴、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设置在连接轴上并和齿条啮合。动力结构通过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齿轮在齿条上啮合移动,动力结构正反转动,从而带动铝管在校直结构之间来回移动进行多次校直,从而提高了铝管校直精度。
进一步,所述铝管夹持结构包括夹持支架和夹持头,所述夹持头设置在夹持支架一端。铝管放在夹持支架上,其中一端通过夹持头固定。
进一步,所述夹持头包括上夹持环、下夹持环和锁紧螺丝,所述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通过锁紧螺丝连接。通过锁紧和松开锁紧螺丝,完成对铝管的夹持和松开工作。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和张紧调节结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张紧调节结构设置在链条一侧。调节链条的张紧力,提高传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腾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太仓腾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74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