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血管腔内保护性栓塞剂的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6704.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3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吕天石;范则杨;杜玲然;王健;邹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喻蓉 |
地址: | 10003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血 管腔内 保护性 栓塞 注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经血管腔内保护性栓塞剂的注射装置,包括混合组件、保温组件和注射组件,混合组件将保护性栓塞剂混匀;保温组件对混匀的栓塞剂加热保温,使其保持为半凝胶态;注射组件将半凝胶态的栓塞剂推注至需要堵塞的血管腔内,暂时性堵塞血管,起到保护性栓塞的作用。本装置对栓塞剂预热,使泊洛沙姆由液态变成半凝胶态,维持保护性栓塞剂在半凝胶态条件下推注,提高了注射稳定性、可操作性;栓塞位置精确性;注射用量限制在安全范围,避免低温注射,泊洛沙姆随血流而升温形成胶塞时被血流带走,导致栓塞位置漂移,甚至误栓风险;避免栓塞剂用量不稳、推注速度不可控,影响介入治疗药物的药效,降低介入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介入治疗用栓塞剂的注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经血管腔内保护性栓塞剂的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栓塞术也称栓塞治疗(embolotherapy),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塞物有控制地注入到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期达到控制出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栓塞术是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也是介入放射学的三大技术之一,并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部分。
随着介入治疗和栓塞材料、器械的发展,经动脉栓塞(Trans-arterialembolization)已成为多种良恶性疾病重要的微创治疗方法。它的定义是通过血管内导管技术注射栓塞材料以阻塞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治疗范围包括外伤后止血、手术或穿刺相关并发症、肝肾良、恶性肿瘤、内脏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难治性高血压、肿瘤切除术前止血治疗。根据栓塞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主要栓塞动脉主干的近端栓塞和栓塞小动脉或毛细血管床的远端栓塞。不仅动脉栓塞,静脉栓塞也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需求。
保护性栓塞这一概念在介入治疗领域十分重要,但却因目前尚无适宜的栓塞材料而极少被提及。目前仅停留在使用弹簧圈对部分非靶血管进行栓塞,以期达到暂时保护的目的。但弹簧圈栓塞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远端血流,被栓塞的局部组织仍然存在缺血坏死甚至穿孔的风险。另外,即使远端血流通过侧枝循环得到恢复,被弹簧圈栓塞的血管远期也存在较大的闭塞风险,对下一步的介入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动脉化疗栓塞是微创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困难的情况。若在不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准确超选的情况下行动脉化疗栓塞,势必会造成化疗药物甚至栓塞材料进入正常组织进而造成损伤,同时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另外,在手术中有时会遇到肿瘤供血动脉同胆囊、胃肠道等空腔脏器供血动脉共干发出的情况。此时若因插管困难而不对肿瘤动脉进行超选择,栓塞材料会在进入肿瘤血管的同时,也对空腔脏器供血动脉造成栓塞,进而造成缺血坏死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如果在进行化疗栓塞前对非靶血管进行短暂性、保护性栓塞,就能够防止化疗药物及栓塞材料进入非靶血管内。同时,上述保护性栓塞在肿瘤血管栓塞结束后能够短时间内恢复血流,避免对非靶区域造成缺血性损伤。
现有的保护性栓塞剂由温敏相变材料(例如温度敏感凝胶材料泊洛沙姆)和碘对比剂(例如碘海醇、欧乃派克等)两部分构成,保护性栓塞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减少正常组织受到的化疗药物或栓塞材料相关损伤,避免或减轻手术相关并发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温度敏感凝胶材料泊洛沙姆为可逆性温度敏感凝胶材料,在室温下为液态,而随着温度上升其状态发生改变,胶束化形成胶态,随着温度降低,可逆性转变成液体。将泊洛沙姆凝胶注入体内后,在人体体温环境下维持胶态,在血管腔内形成胶塞达到短暂栓塞,随后在短时间内(15分钟左右)重新转变为液态,在血管内短时间被代谢吸收,随后以原型形式经尿液排出。另外,降低温度(如通过人工注入冰生理盐水)可使泊洛沙姆凝胶可逆性变为液态,借此可缩短相变时间。泊洛沙姆在体内滞留半衰期约25h,因此该特性可被利用作为血管栓塞剂行短暂性血管栓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6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抛光磨块生产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用头皮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