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硅拉弧焊机的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5302.9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8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欧特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利焊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B23K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章洪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硅 拉弧焊机 驱动 电路 | ||
一种可控硅拉弧焊机的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BR、保险丝FUSE、焊枪电磁线圈L1、场效应管Q1、第一至第四三极管、第一定时器U1、第二定时器U2、光电耦合器U3、第一与非门NAND1、第二与非门NAND2、反相器NOT、第一至第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D4、第一至第二十一电阻、第一至第十电容。如此无需停机或重启即可实现过流保护、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柱焊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控硅拉弧焊机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螺柱焊接设备在焊接时,在其驱动波形的后部分会形成电流较大的区间,电流过大会导致螺柱焊接设备的焊枪内的电子元件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可能导致烧毁或使用寿命减少。现有的螺柱焊接设备过流保护是在侦测到电流大于预定值时将整个电路关闭,如此导致停机,如果需要继续工作则需要重启,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停机或重启即可实现过流保护、工作效率高的可控硅拉弧焊机的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可控硅拉弧焊机的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BR、保险丝FUSE、焊枪电磁线圈L1、场效应管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Q4、第四三极管Q5、第一定时器U1、第二定时器U2、光电耦合器U3、第一与非门NAND1、第二与非门NAND2、反相器NOT、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整流桥BR的第一输入端与一交流电源的正极AC+连接,整流桥BR的第二输入端通过保险丝FUSE与交流电源的负极AC-连接;整流桥BR的第一输出端与焊枪电磁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接地,且通过第一电阻R1与整流桥BR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之间还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焊枪电磁线圈L1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一定时器U1的接地端接地,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及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均连接;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一定时器U1的复位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定时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定时器U1的控制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阈值端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并通过第八电阻R8与第一与非门NAND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非门NAND1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九电阻R9与一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第一与非门NAND1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均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第一定时器U1的放电端与第二与非门NAND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还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定时器U1的电源端连接;第二与非门NAND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之间的节点,第二与非门NAND2的输出端与第一与非门NAND1的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定时器U1的电源端与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还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第三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六电容C6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第二定时器U2的接地端接地,触发端与第三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还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地,第七电容C7与第十五电阻R15并联;第二定时器U2的复位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还通过第八电容C8接地;第二定时器U2的阈值端通过第九电容C9接地,电源端与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一定时器U1的复位端连接,还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十七电阻R17接地,第十电容C10与第十七电阻R17并联;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第十九电阻R19与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第四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并通过第十八电阻R18与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正极输入端in+与一第二直流电源VCC连接,负极输入端in-与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反相器NOT的输出端连接;反相器NOT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与第二直流电源VCC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负极输出端out-与第二定时器U2的输出端连接,正极输出端out+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利焊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利焊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5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矫直时表面异物消除装置
- 下一篇:可折叠高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