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风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3964.2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4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骏辉;万志军;刘泗斐;熊路长;武兆鹏;郭金岩;刘红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E21F1/00;F24H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陈涛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风 余热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应用于矿井回风余热的回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矿井回风由进风口吹向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变储能单元(10),所述相变储能单元(10)包括多个相变储热部(101),所述相变储热部(101)内部封装有相变储能材料,用于吸收矿井回风中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单元(10)为多个,且多个相变储能单元(10)沿着矿井回风流动方向(W)延伸,并沿着与矿井回风流动方向(W)相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相邻两个相变储能单元(10)之间形成风道(10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杆(20),所述两个连杆(20)分别布置在所述风道(10A)的两端,且分别与多个相变储能单元(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单元(10)还包括多个翅片板部(102),所述翅片板部(102)与所述相变储热部(101)依次交替布置,相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部(101)内部限定出容纳腔室(1011),相变储能材料装配在容纳腔室(1011)内,其中,所述相变储热部(101)为高导热金属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部(101)还包括导热管(1012),相变储能材料封装在导热管(1012)内,导热管(1012)装配在容纳腔室(10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1012)与所述容纳腔室(101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导热耦合剂(10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单元(10)在沿着矿井回风流动方向(W)上呈波浪状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变储能单元(10)适于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回风余热回收装置(10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余热回收装置(100)内布置有导轨(30),所述多个相变储能单元(10)上可转动地设有导轮(11),且所述导轮(11)与所述导轨(30)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39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在线刷写的雷达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布料水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