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弹机用切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3715.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6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孔建祥;黄坤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东南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J1/00 | 分类号: | D02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弹机用切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弹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弹机用切丝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固定板、夹持组件和切丝组件,固定板上开设有穿线孔,夹持组件包括下夹板和下夹板,切丝组件包括刀座、刀架和切刀,刀架上固定压杆,壳体上固定有两组限位板,两组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弧形槽,刀架上设有两组限位件。丝线将依次穿过穿线孔、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间隙、刀座与切刀之间的间隙,在切线过程中,人为按压刀架使得切刀嵌入到刀座内,使得丝线被切断,同时,刀架将通过压杆压紧上夹板,使得上夹板将丝线压紧在下夹板上,便于工人找到丝线。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丝线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弹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弹机用切丝装置。
背景技术
加弹机是一种可以将涤纶、锦纶以及丙纶等无捻丝,通过假捻变形加工成具有中弹或者低弹性能的弹力丝的一种纺织机械。在利用加弹机对丝线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部分丝线存在质量问题,在其加工的过程中,丝线会发生出现断丝的现象,为了防止断丝位置的丝线被缠绕至罗拉或者各运转部件上,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卷绕成型前会安装一个感丝器,在出丝罗拉处安装与感丝器相配合的切丝器,当感丝器感应到没有丝线通过时,其会将检测信号发送给切丝器,此时切丝器接收信号,将丝线切断,从而可以防止丝线的缠绕。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360698U公开一种加弹机一罗拉切丝器装置,包括移丝横梁和切丝器,切丝器安装在移丝横梁上;切丝器底部设有两个交叉式导丝器,导丝器含有U型缺口。本实用新型操作较方便,操作工每一次生头操作前,只要用手把丝束直接撩于两只导丝器中即可,不用穿丝。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丝线被切断之后,由于丝线一般都比较细,故需要操作人员寻找落在机架上的丝线,然后再将丝线装在导丝器上,找线和装线的过程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影响了丝线的加工效率,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弹机用切丝装置,提高了丝线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弹机用切丝装置,包括壳体、沿丝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板、夹持组件和切丝组件,固定板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穿线孔,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下夹板和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壳体的上夹板,切丝组件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刀座、转动连接于刀座的刀架和固定在刀架并转动嵌设在刀座内的切刀,刀架上固定有随刀架同步转动并将上夹板压紧在下夹板上的压杆,壳体上固定有两组共同夹持于刀架的限位板,两组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弧形槽,刀架上设有两组分别滑动嵌设在对应弧形槽内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丝线的输送过程中,先将切刀转动远离于刀座,使得丝线依次穿过穿线孔、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间隙、刀座与切刀之间的间隙;在切线过程中,人为按压刀架使得切刀嵌入到刀座内,使得丝线被切断,同时,刀架将通过压杆压紧上夹板,使得上夹板将丝线压紧在下夹板上,便于工人找到丝线,提高了丝线的加工效率;且因两组限位板共同夹持于刀架,两组限位件均滑动嵌设在对应的弧形槽内,故提高了刀架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便于切刀准确地嵌入到刀座内从而将丝线切断,进一步提高了丝线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架相对的两侧上均开设有第一滚动槽,两组限位件均为滚动嵌设在对应第一滚动槽内的第一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刀架的转动过程中,两组第一滚珠均将在对应的第一滚动槽和弧形槽内滚动,从而便于刀架的转动,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座上设有促使刀座与切刀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为按压刀架使得切刀将丝线切断时,第一弹性件将处于形变状态;当取消对刀架的按压时,第一弹性件将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切刀转动,使得切刀与刀座呈间隔设置,故丝线在输送过程中将不易被切刀意外切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东南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东南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3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