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絮凝池用排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9010.4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6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华;阳灿;项洋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禹水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F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池用排泥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絮凝池用排泥管,包括絮凝池:絮凝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箱,且絮凝池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的内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底部设有搅拌桨,絮凝池的侧面设有药筒。有益效果:通过絮凝池顶部第一固定架内侧的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搅拌轴,搅拌轴底端安装的搅拌桨可对污水与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使其混合程度高,降低其絮凝时间,絮凝池底部排污箱侧面的第二电机输出轴上安装输送杆,输送杆侧面的螺旋传送片可把排污箱底部的污泥输送到排泥管处,方便排放污泥,且排污箱正面安装的排污泵通过循环管与絮凝池侧面连通,实现污水多次循环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絮凝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絮凝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絮凝池用排泥管。
背景技术
絮凝池是指完成絮凝过程的净水池,为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
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中往往含有细小杂质,絮凝是关键的污水处理步骤,一般通过向污水中直接投放絮凝剂进行絮凝处理,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但这种絮凝剂与污水的方式存在混合程度低,絮凝时间长以及絮凝效果差等问题,且絮凝池内污水絮凝产生的泥水也很难做到有效处理。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絮凝池用排泥管,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絮凝池用排泥管,包括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箱,且所述絮凝池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部设有搅拌桨,所述絮凝池的侧面设有药筒,所述药筒的顶部设有药泵,所述药泵的顶部设有输药管,所述排污箱的侧面设有第二电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絮凝池的内侧设有斜管,所述斜管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絮凝池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侧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侧面与所述输药管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排污箱的侧面并连接有输送杆,所述输送杆的侧面设有螺旋传送片。
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污箱的侧面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内侧设有密封盖。
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污箱的正面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一端与所述排污箱的正面连通,且所述排污泵的另一端设有与絮凝池侧面连通的循环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絮凝池的正面分别设有有毒气体检测仪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禹水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禹水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9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地晾衣架的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反应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