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管绝缘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6043.3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1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建龙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4 | 分类号: | H05B3/04;H05B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慧宇中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3 | 代理人: | 胡燕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绝缘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管绝缘密封装置,所述绝缘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本体,密封本体上端设有上部开口,密封本体的下端设有下部开口,上部开口与下部开口之间设有贯通的中部通道,所述中部通道与所述引棒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密封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台阶部,所述引棒贯穿所述绝缘密封装置的中部通道,所述绝缘密封装置与电热管管体之间设有密封胶,所述电热管管体与密封本体的台阶部相连,所述绝缘密封装置上部开口直径往绝缘密封装置中部通道方向逐渐减小,下部开口直径往中部通道方向减小,下部开口直径最小处与中部通道最大处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密封胶固化过程结合良好,提高绝缘耐压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管绝缘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加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出现电热管绝缘电阻的降低而导致电加热器的损坏或不能使用的情况,一旦发生以上情况,会造成严重的安全质量问题。电热管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电热管内部不能有潮气。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电热管放置于烘炉内,在180-280℃之间加热数小时至10多小时,使电热管内氧化镁粉吸附的水分充分除去。然后用RTV硅胶或者环氧树脂(以下统称密封胶)将管口密封。
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电热管管口通常压入一颗密封帽,电热管管口设有引棒,引棒穿过密封帽中部通道,密封帽外侧壁上设有台阶部,台阶部与电热管管口内壁存在间隙,压入的密封帽要求与预先注入的密封胶充分接触,粘结成一体,之间不得有缝隙、针孔等,否则容易使绝缘电阻或者电气强度降低。
在实际生产中,封装过程中如果加入的密封胶胶量不够,容易在密封帽与密封胶之间产生缝隙;如果胶量刚好,但由于密封帽底部是平的,密封帽压入过程中,容易发生“闭气”情况,将一小部分空气“闷”在密封帽与密封胶之间;如果加密封胶过量,密封胶就会从电热管管口溢出,造成管外壁污染;即使上述因素不存在,由于密封胶固化过程中的收缩(一般收缩率在2-5%之间),也可能在密封胶与密封帽界面产生缝隙、针孔。以上几种情况会造成绝缘耐压不合格的情况,大大影响了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以及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密封胶固化粘结性好,不会产生间隙、气泡,绝缘密封性能好的电热管绝缘密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管绝缘密封装置,所述绝缘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本体,密封本体上端设有上部开口,密封本体的下端设有下部开口,上部开口与下部开口之间设有贯通的中部通道,所述中部通道与所述引棒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密封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台阶部,所述引棒贯穿所述绝缘密封装置的中部通道,所述绝缘密封装置与电热管管体之间设有密封胶,所述电热管管体与密封本体的台阶部相连,所述绝缘密封装置上部开口直径往绝缘密封装置中部通道方向逐渐减小,下部开口直径往中部通道方向减小,下部开口直径最小处与中部通道最大处连接,
以上设置,由于所述绝缘密封装置上部开口直径往绝缘密封装置中部通道方向逐渐减小,使得上部开口呈现漏斗形,这样,在密封胶固化收缩时,此处的密封胶往下收缩,就不会在密封本体与密封胶的接触面产生间隙,同时下部开口直径往中部通道方向减小,使得下部开口呈现喇叭形,另外下部开口与上部开口之间设有中间通道,且中间通道的开口与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相连通,使密封胶形成塔形结构,消除密封胶与密封本体间的水平接触面,消除了闭气的条件,从而大大提高绝缘耐压的可靠性,同时所述中部通道与所述引棒之间存在间隙,使得密封胶顺利上冒提供通道,消除间隙,气泡情况,密封胶在固化过程粘结良好,不会产生间隙、气泡,另外由于密封本体上存在中间通道、下部开口和上部开口,从而过多的密封胶会从中间通道往上溢出,防止过多的密封胶从绝缘密封装置与电热管管体的内部之间溢出造成电热管管外壁污染,电热管绝缘密封性能好。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本体的台阶部包括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与电热管管体内侧壁连接,第二台阶部与电热管管体的顶面相连,以上设置,由于将台阶部与电热管管体的内侧壁和顶面相连,方便将密封本体插入电热管管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建龙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建龙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60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伸缩型模具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