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切换输出功能的中继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3394.9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6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袁场;马明;盖鹏举;鹿峰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车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B61H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王一源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切换 输出 功能 中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切换输出功能的中继阀,阀体由上阀体、中间体组件和底盖组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而成,阀体中设置有气体流通的通道和活动腔,气体流通的通道包括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活动腔与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相连接,活动腔分隔成总风压力腔、制动压力腔、反馈压力腔、第一预控压力腔、第二预控压力腔,制动压力腔和反馈压力腔通过节流阀进行连接,第一预控腔与第二预控腔的作用面积不同,第一预控腔与第二预控腔的作用面积之和等于反馈压力腔作用面积,第一预控腔连接有控制电磁阀。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同一个预控压力而输出多个对应压力,实现了对输出压力的多级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动车组及城轨交通车辆用中继阀,特别是一种具有切换输出功能的中继阀。
背景技术
中继阀在制动系统中能够随控制压力的变化输出不同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中继阀输出压力为最终的制动力。要求中继阀实现大流量的压力空气输出,且需要具备高的可靠性。
专利CN203958178U公开了一种具有切换输出功能的中继阀,安装在空气制动系统内,根据控制压力的变化调节输出压力。包括设置有多条气路通道的阀体,可上下运动运动的阀杆和活塞组件,可调流量的节流阀、设置在阀体内的空气过滤装置、阀座,弹性元件以及必要的密封模板和弹簧。阀杆、活塞组件以及弹性元件将阀体内的活动腔室分成多个独立的可变的容积空间。制动压力腔与反馈压力腔之间通过节流阀连接。通过调节预控腔先导压力大小可以实现流量放大阀输出不同的大流量压力。在不同的反馈压力腔压力容积、不同的使用压力条件下,可以通过调节连接制动压力腔与反馈压力腔之间的节流阀流量来获得稳定的输出性能。
随着高速动车组制动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制动系统在不改变预控阀输出压力的前提下,可根据列车的高速和低速的运行状态对制动压力进行切换,因此对中继阀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同一个预控压力而输出多个对应压力,实现了对输出压力的多级控制的具有切换输出功能的中继阀。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切换输出功能的中继阀,包括阀体、阀杆、活塞组件、弹性膜板,所述的阀体由上阀体、中间体组件和底盖组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而成,所述的阀体中设置有气体流通的通道和活动腔,所述的气体流通的通道包括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的活动腔与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相连接,所述的活动腔通过活塞组件、阀座以及与阀杆、活塞组件相套合的弹性膜板分隔成总风压力腔、制动压力腔、反馈压力腔、第一预控压力腔、第二预控压力腔,所述的总风压力腔、制动压力腔、第一预控压力腔、第二预控压力腔分别至少与一条进气通道相连接,所述的制动压力腔和反馈压力腔通过节流阀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预控腔与第二预控腔的作用面积不同,所述第一预控腔与第二预控腔的作用面积之和等于反馈压力腔作用面积,所述第一预控腔连接有控制电磁阀。
所述的阀体内部设置有阀杆、活塞组件、阀芯,所述的阀杆、活塞组件、阀芯在阀体活动腔内运动,所述的阀杆内部设置有与大气相通的通道,所述的与大气相通的通道用来排出阀后端的压力空气。
所述的阀杆和活塞组件分别和弹性膜板的一端嵌套连接,所述弹性膜板的另一端嵌在阀体内部固定,使得第一预控压力腔和第二预控压力腔、反馈压力腔和第一预控压力腔之间密封隔离。
所述的上阀体内部嵌装有阀座,所述的阀芯通过阀座弹簧压在阀座上,将总风压力腔和制动压力腔密封隔离,所述的阀座弹簧一端固定在上阀体上端,所述的阀座弹簧的另一端紧压在阀芯上。
所述的阀杆和阀芯的运动状态保持一致。
所述的阀杆上部紧压有回位弹簧,所述的回位弹簧用于调节阀杆初始位置。
所述的总风压力腔的入风口处安装固定有过滤装置,所述的过滤装置为圆柱形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车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车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3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