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桩开孔作为承压桩降水井的结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01663.8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1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冬;吴亮;胡世林;汪小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5/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桩开孔 作为 承压桩 降水 结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开孔作为承压桩降水井的结合结构,其包括承压管桩本体,所述承压管桩本体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承压管桩本体上端密封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中贯通插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与连接组件密封连接,所述抽水管延伸至排水孔的下方,所述抽水管位于承压管桩本体外侧的部分联动有真空泵。本实用新型在排水的时候,启动真空泵,使真空泵运行联动抽水管进行抽水,在抽水的时候真空泵会快速的抽取承压管桩本体内的水,水位下降之后,真空泵会继续工作,承压管桩本体内会形成负压,从而能够使地下水层中的水快速的从排水孔中进入到承压管桩本体内,使排水的速度更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压管桩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开孔作为承压桩降水井的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承压管桩施工原理为桩在受垂直静压过程中桩尖直接使土产生冲剪破坏,伴随或先发生沿桩身土体的直接剪切破坏,土中孔隙水受此冲剪挤压作用形成不均匀水头,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扰动了土体结构,使桩周约1.0倍桩径部分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发生严重软化或液化,出现土的重塑现象,压桩过程终止后,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即逐渐消失,桩周土随之产生径向固结,使其密度增加,桩侧摩阻力增大,扰土重塑的桩端土体强度也会得到恢复。
现有的部分承压管桩会在管壁上开设排水孔,排水孔设置在土壤含水层的位置,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812174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具体为一种排水静压管桩,包括管桩,在管桩的桩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倾斜设置,其相对桩壁倾斜20°-60°,该技术方案通过在管桩的侧壁开设通孔,使土体内的水衍射排水孔流入到管桩内,再进行清理。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利用承压管桩进行排水,但是地下水层的流动速度较慢,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到管桩的底部,从而要进行反复的清理工作,给施工人员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管桩开孔作为承压桩降水井的结合结构,其具有排水速度快的优点,能够较为快速的减少含水层中的含水量,从而能够减少施工人员的清理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管桩开孔作为承压桩降水井的结合结构,包括承压管桩本体,所述承压管桩本体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承压管桩本体上端密封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中贯通插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与连接组件密封连接,所述抽水管延伸至排水孔的下方,所述抽水管位于承压管桩本体外侧的部分联动有真空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和连接组件使承压管桩本体处于一个密闭的状态,在排水的时候,启动真空泵,使真空泵运行联动抽水管进行抽水,在抽水的时候真空泵会快速的抽取承压管桩本体内的水,水位下降之后,真空泵会继续工作,承压管桩本体内会形成负压,从而能够使地下水层中的水快速的从排水孔中进入到承压管桩本体内,使排水的速度更快,承压管桩本体内的水位上升,从而能够使抽水管对承压管桩本体内的水进行抽取,能够一次性将地下水快速的排出,能够较为快速的减少含水层中的含水量,也能够减少施工人员的清理负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环板,所述延伸环板插接在承压管桩本体中,所述延伸环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与承压管桩本体内壁相贴合的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与承压管桩本体相连接的时候,延伸环板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并且在延伸环板与承压管桩本体相贴合的时候,第一密封圈能够对盖板起到密封的效果,保证承压管桩本体内部的密闭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承压管桩本体的上端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放置在承压管桩本体上端的时候,第二密封圈能够与承压管桩本体的上端相贴合,从而能够保证盖板与承压管桩本体的密封性,保证承压管桩本体内部的密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1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机构及童车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聚丙烯酰胺造粒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