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0082.2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3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学民;陈海明;聂建华;杨应诚;陈伟军;何志学;关宝世;钱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3 | 分类号: | F16L41/03;F16N21/04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123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材 轧辊 轴承 补充 润滑 油脂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接头,包括母管和多根焊接在母管上的子管,子管远离母管的一端敞开向轴承箱补充润滑油。将原来一对一的加油工具改为一对多进行加油,也可以利用分管接头上的开关控制加油的快慢,加油接头的个数,对补充润滑油完毕的轴承箱,可以直接关闭球阀,立即可以与另一个轴承箱的进油管进行对接。解决原来的加油作业时,需要每对一个轴承箱加油完毕需要关闭加油泵后才能与另一个轴承箱进油管对接的问题。减少了人员作业时频繁的关停及开启加油泵,降低跑冒滴漏,利于环保,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脂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接头。
背景技术
在棒线材生产过程中,轧辊轴承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中运转状态,要提高轧辊轴承使用寿命,轧辊轴承润滑是至关重要,所有的轧辊轴承所需润滑部位都需要严格按照周期对其补充润滑油脂,而本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接头的工具发明。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作业是由外部加油泵通过油管连接,直接与轧辊轴承进油管对接进行补充润滑油脂,目前因轧辊设备特性及位置无法安装集中自动润滑,普遍加油方式都是人工手动加油,而对轧线的轧辊轴承进行加油较多,一台轧辊有四个轴承箱需要加油润滑,加油工具属于泵油油管与轴承箱进油管直接连接加油,每对一个轴承箱补充润滑油完毕后都需要关停加油泵,重新接好另外轴承箱进油管再需要开启加油泵。通常在一条生产线上,所需要用的轧辊就有15台以上,当同时对不同的机架的轧辊轴承进行补充润滑油脂润滑时,需要频繁的关停及开启加油泵。
在现阶段作业过程中发现,由于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是由外部加油泵进行对其加油,其存在以下问题;
因棒线材使用轧辊较多,所以需要润滑的轧辊轴承也较多,一台油泵一次只能对一个轴承箱进行补充润滑油脂,而一台轧辊就有四个轴承需要润滑,每对一个轴承箱补充润滑油完毕后都需要关停加油泵,重新接好另外轴承箱进油管再需要开启加油泵。需要来回重复进行油泵开启及关停,浪费时间,作业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接头,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操作方便,减少了人员重复进行油泵开启及关停的工作,降低跑冒滴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接头,包括母管和多根焊接在母管上的子管,子管远离母管的一端敞开向轴承箱补充润滑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管依次为第一子管、第二子管、第三子管和第四子管,以此类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管顶部安装有螺纹接头,所述子管的中部断开并焊接有螺母接头,所述螺母接头处安装有带手柄的球阀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管上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圆孔,所述圆孔处焊接子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孔宽度与子管保持一致,两者采用密封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母管的一端焊接有与加油泵油管接头匹配的螺牙接头,另一端通过不锈钢板密封焊接。
上述一种棒线材轧辊轴承补充润滑油脂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原来一对一的加油工具改为一对多进行加油,也可以利用分管接头上的开关控制加油的快慢,加油接头的个数,对补充润滑油完毕的轴承箱,可以直接关闭球阀,立即可以与另一个轴承箱的进油管进行对接。解决原来的加油作业时,需要每对一个轴承箱加油完毕需要关闭加油泵后才能与另一个轴承箱进油管对接的问题。减少了人员作业时频繁的关停及开启加油泵,降低跑冒滴漏,利于环保,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00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