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9442.1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6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如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入式 背光 模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LED灯条,所述背板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反射片。将导光板分割成两块导光板,在分割成的两块导光板之间预留导光板膨胀的空间,避免导光板膨胀顶灯的问题;在分割成的两块导光板之间预留的导光板膨胀的间隙下面的反射片上设置镜面反射片,可以对间隙内的光线进行均匀扩散,达到扩散光线的目的,在上述镜面反射片上可通过印刷网点或通过改变反射率和散射率的比例实现需要的亮度值;通过将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留设有缝隙,起到了方便维持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的距离,避免导光板膨胀造成两者之间间隙较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普通亮度的背光源基本采用单边入光的方式,但是对于亮度超过600nits的侧入式模组,单边入光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如果采用双长边入光,但是双边入光的话会导致导光板膨胀顶灯,导光板膨胀顶屏,导光板与LED 灯之间容易因为导光板膨胀而无法保持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双边入光的话会导致导光板膨胀顶灯,导光板膨胀顶屏,导光板与LED灯之间容易因为导光板膨胀而无法保持等问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LED灯条,所述背板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反射片,所述底反射片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光板,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留设有空隙,所述底反射片的顶部且位于两个导光板之间的缝隙处固定连接有镜面反射片,所述背板的内壁上且位于导光板的上方连接有上扩散片。
优选地,所述LED灯条与导光板在一个水平线上,且LED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留设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镜面反射片呈条状,且宽度小于两个导光板之间的缝隙宽度,所述镜面反射片的表面设置有网点。
优选地,所述上扩散片固定连接在背板的内壁上且位于开口边沿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导光板分割成两块导光板,在分割成的两块导光板之间预留导光板膨胀的空间,避免导光板膨胀顶灯的问题。
2、在分割成的两块导光板之间预留的导光板膨胀的间隙下面的反射片上设置镜面反射片,可以对间隙内的光线进行均匀扩散,达到扩散光线的目的,在上述镜面反射片上可通过印刷网点或通过改变反射率和散射率的比例实现需要的亮度值。
3、通过将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留设有缝隙,起到了方便维持导光板与 LED灯条之间的距离,避免导光板膨胀造成两者之间间隙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正视图。
图中:背板1、LED灯条2、底反射片3、导光板4、镜面反射片5、上扩散片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如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如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9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红外光谱仪分析固体样品的压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