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收CO产品放空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99217.8 | 申请日: | 2019-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0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波;田海明;聂家波;赵英桥;张志峰;王学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1/07 | 分类号: | F17D1/07;F17D3/01;F17D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co 产品 放空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CO产品放空气系统,在压缩机出口增加两路管线,一路为回收气精配管线,其管径为D1,另一路为回收气粗配管线,其管径为D2,其中D1D2。两路管线并入丁辛醇总管中,在丁辛醇总管上安装CO在线分析仪AI1。精配管线上安装精配调节阀PV3和精配压力变送器PIC3,以及精配流量计FI1,精配调节阀PV3通过精配压力变送器PIC3自动保压Y。粗配管线上安装粗配调节阀PV4和粗配压力变送器PIC4,以及粗配流量计FI2,粗配调节阀PV4通过粗配压力变送器PIC4自动保压Z。解决回收200‑8000Nm3/h流量波动大问题,流量计和CO分析仪根据流量大小调整精合成气总管的CO含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领域,涉及煤制气联产,尤其是一种回收CO产品放空气系统。
背景技术
煤制气装置是煤化工领域最为广泛的应用,其中CO冷箱属于煤制气的一个工序,它是将低温甲醇洗来的净化未变换气在吸附站中脱除甲醇和CO2后送入冷箱中,将H2与CO分离,分离出的CO用CO压缩机进行压缩后送往下游醋酸装置。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在压缩机出口分为两路管线,一路管线为压缩机送气管线,在送气管线上安装送气调节阀PV1和送气压力变送器PIC 1,送气压力变送器PIC 1自动保压W,当压力高于W时,送气调节阀PV1逐渐开至100%,压力低于W时,送气调节阀PV1逐渐关小;另一路管线为压缩机放空管线,在此管线上安装放空阀PV2和放空压力变送器PIC 2,放空压力变送器PIC 2自动保压X,当压力超过X时,放空阀PV2逐渐打开,以保证CO压缩机出口压力稳定。
由于煤制气联产产品较多,各产品生产装置的波动相互影响,使得CO冷箱的进气量不稳,从而使CO压缩机出口压力不稳,导致下游压力波动较大。且放空阀PV2需保证1-2%的放空开度,用以保证下游醋酸装置压力稳定,但每小时需放空CO产品气200-500NM3/h,全年损失400多万元;且若下游醋酸装置停车后还需16-20小时升温才能逐步增加CO产品气,而CO冷箱只能在最低负荷60%以上运行,在此期间,有8000NM3/h的产品气放空,损失也很大。同时回收这两股气难度很大,主要问题在于:回收这两股气要保证压缩出口气压力稳定,不影响下游醋酸装置用气;另一方面由于回收气量从200-8000Nm3/h的变化,气量波动大,选择调节阀和流量计难度大;再有就是回收的放空气去向,经过筛选,能够并入这股气的路径只有精合成气总管,但并入精合成气总管后,精合成气总管的氢碳比调节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回收下游醋酸装置停车以及平时放空的产品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收CO产品放空气系统,在压缩机出口增加两路管线,一路为回收气精配管线4,其管径为D1,另一路为回收气粗配管线5,其管径为D2,其中D1D2。
所述的两路管线并入丁辛醇总管6中,在丁辛醇总管6上安装CO在线分析仪AI1。
所述的精配管线上安装精配调节阀PV3和精配压力变送器PIC3,以及精配流量计FI1,精配调节阀PV3通过精配压力变送器PIC 3自动保压Y。
所述的粗配管线上安装粗配调节阀PV4和粗配压力变送器PIC4,以及粗配流量计FI2,粗配调节阀PV4通过粗配压力变送器PIC 4自动保压Z。
所述的管线和调节阀是法兰连接,压力变送器和管线是通过引压管引出后进入仪表箱内与压力变送器连接,流量计为孔板流量计,通过测量孔板前后压差而计算出流量。
本实用新型一种回收CO产品放空气系统,在正常生产时,根据工艺要求,送气调节阀PV1通过送气压力变送器PIC 1自动保压W,放空阀PV2通过放空压力变送器PIC 2的自动保压X,精配调节阀PV3通过精配压力变送器PIC 3的压力自动保压Y,粗配调节阀PV4通过粗配压力变送器PIC4的压力自动保压Z,其中WYZX。
优选是WYZX中每个设定值相差0.0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9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踏板臂
- 下一篇:一种27.5KV电缆绝缘状态在线监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