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的交替进水轮休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9151.2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5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波;徐少南;张学军;郭玉祥;张建国;蒋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宋方园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交替 进水 轮休 潜流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交替进水轮休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一主体单元、第二主体单元和出水池;第一处理池设有第一配水管,第一配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在第一处理池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集水管,第一集水管与第三配水管连通,第三配水管位于第一主体单元的顶部,在第一主体单元上部设有第三集水管,在第一主体单元底部设有与出水池连通的第一连通管,在连通管上设有第五控制阀,在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一主体单元、第二主体单元均填充有可净化水质的填料。本实用新型有前置的预处理池对污水有初步处理的作用,再进入湿地主体单元的水质相比较原来污水水质,不容易引起主体池的基质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塞的交替进水轮休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属于湿地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形成整体,多方面协同作用处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景观价值,可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分为下行池和上行池两部分。污水先经过下行池顶部的配水管均匀的从上至下流经下行池,再由底部连通孔进入上行池,然后由下至上穿过上行池,污水经过下行池和上行池表面植物和内部填料净化后,最后由上行池表面集水管收集后排放。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因脱氮除磷能力好,目前成为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的热点。但是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成为了制约其发展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堵塞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引起潜流湿地堵塞的原因主要有:污水中大量悬浮物会在基质中被截留,导致孔隙率降低;湿地内部大量微生物在基质表面生长,并形成网状结构生物膜,进而凝聚和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导致湿地渗透系数不断缩小;部分污水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重金属,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基质板结。
解决堵塞问题可分为前期预防堵塞、中期运行管理、后期堵塞修复3个阶段。前期预防堵塞可对进水进行强化预处理,减轻湿地系统负荷,加强对人工湿地内部结构的创新设计,以及规范施工和合理选配植物;中期运行管理可通过间歇运行、水位控制等途径来延缓堵塞;后期堵塞的修复主要措施有利用蚯蚓、昆虫等土壤动物进行人工湿地恢复,生物或化学药剂的投加,以及对基质进行翻耕和更换。目前运用较多且能有效解决或延缓堵塞的方法主要有对进水强化预处理以此减轻湿地系统负荷,以及对已堵塞湿地的基质进行轮休或者更换。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研究一种抗堵塞能力强,在轮休时不影响湿地正常运行的交替进水轮休式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的交替进水轮休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有前置的预处理池对污水有初步处理的作用,再进入湿地主体单元的水质相比较原来污水水质,不容易引起主体池的基质堵塞。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的交替进水轮休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一主体单元、第二主体单元和出水池;所述第一处理池设有第一配水管,第一配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配水管位于第一处理池的底部,在第一处理池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集水管,第一集水管与第三配水管连通,第三配水管位于第一主体单元的顶部,在第一主体单元上部设有第三集水管,在第一主体单元底部设有与出水池连通的第一连通管,在连通管上设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二处理池设有第二配水管,第二配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配水管位于第二处理池的底部,在第二处理池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集水管,第二集水管与第四配水管连通,第四配水管位于第二主体单元的顶部,在第二主体单元上部设有第四集水管,在第二主体单元底部设有与出水池连通的第二连通管,在第二连通管上设有第六控制阀,第一主体单元和第二主体单元的底部通过第三连通管连通;在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一主体单元、第二主体单元均填充有可净化水质的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填料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依次为粒径较小的陶粒、粒径较大的沸石和粒径大的鹅卵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9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轨锁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节能降噪的相变蓄热电锅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