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及电子积木PCB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91229.6 | 申请日: | 201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5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H33/08 | 分类号: | A63H33/08;A63H33/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孙明科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积木 传感器 接口 pcb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及电子积木PCB结构,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包括底板、积木插座,所述积木插座安装在所述底板顶板面上的一侧上,所述积木插座具有柱状凹槽,所述柱状凹槽的截面呈长方形,所述柱状凹槽与乐高积木或类乐高积木的传感器接口插头相适配,所述柱状凹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一电极触点,所述乐高积木或类乐高积木传感器接口插头的外侧面上具有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一电极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触点位置相对应。该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方便与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模块的插口拼搭插接,结构简洁,使用方便,降低拼装难度,有利于低年龄的使用者学习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积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及电子积木PCB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拼装积木,可用做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技术的实验指导。电子拼装积木由浅入深,可快速拼装出各种趣味电路与实用电路,每拼装一种电路,都能马上听到或看到通过电子积木组装而成的积木电路产生的声、光、电的效果,使少年儿童把教科书中原本枯燥的电学、声学、光学、磁学原理在装拆中较为容易地了解清楚,进入奥妙无穷的电子世界。
但是,随着电子积木功能越来越强大,涉及的电路越来越复杂,仅仅采用含有少量电子元器件的小型电子积木模块进行拼装,无法拼装出更强大功能的电子产品。同时,目前采用直插式连接的电子积木,因其接口数量有限、体积较大,导致外部连接线数量较多,增大了相互之间拼装的难度,也增大了拼装后电子积木产品的故障率。传统的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模块的插口不能直接有效的与乐高积木或类乐高积木的电路板直接进行拼搭插接,多需要中间转接模块连接,或者将该电路板安装在一个盒体内,然后在该盒体的外侧增设一个与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模块的插口连接的母座,结构复杂,成本增加,使用不便,且拼装难度高,不利于低年龄的使用者学习和使用。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方便与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模块的插口拼搭插接的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及电子积木PCB结构,该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方便与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模块的插口拼搭插接,体积小、结构简洁、使用方便、降低拼装难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包括底板、积木插座,所述积木插座安装在所述底板顶板面上的一侧上,所述积木插座具有柱状凹槽,所述柱状凹槽的截面呈长方形,所述柱状凹槽与乐高积木或类乐高积木的传感器接口插头相适配,所述柱状凹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一电极触点,所述乐高积木或类乐高积木传感器接口插头的外侧面上具有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一电极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触点位置相对应。
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上设有二个第一拼搭孔,二个所述第一拼搭孔的形状及相邻之间的距离分别与乐高积木或类乐高积木中的凸粒形状及相邻二个凸粒之间距离相适配。
截面呈长方形的所述柱状凹槽的四个角为圆弧角。
所述柱状凹槽包括第一长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第一短边侧壁、第二短边侧,所述第一长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分别为所述柱状凹槽的两相反侧壁,所述第一电极触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分别设在所述第一长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上。
一种电子积木PCB结构,包括电子积木电路板以及前述的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所述电子积木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电子积木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多个所述电子元器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电子元器件形成的电路输出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电性连接。
所述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为二个,二个所述电子积木传感器接口母座分别通过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积木插座的一侧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连接,并形成呈长方形的电路板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1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正负压弹道冲击波源发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