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双前轮倾斜车辆的主动倾斜控制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0927.4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0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史泽坤;祖汪明;李健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易微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0G17/016;B60G17/01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102308 北京市门头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前轮 倾斜 车辆 主动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前轮倾斜车辆的主动倾斜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包括倾斜驱动部、倾斜摆臂、提升组件以及车轮,倾斜驱动部的输出端安装有扭矩传感器,所述倾斜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倾斜摆臂上下摆动,所述倾斜摆臂通过两侧的所述提升组件对所述车轮提升。本装置中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和倾斜系统均相互独立,主动倾斜控制系统可感知倾斜摆臂处上下摆动时产生的扭矩。车辆包含IMU控制车身倾斜和扭矩控制车身倾斜2种自动倾斜方案,且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可通过开关切换为驾驶员控制倾斜模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前轮倾斜车辆的主动倾斜控制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采用单人座或者前后两座的小轮距的小型化汽车,节能环保,提高通行效率,是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缩小左右轮距,车辆变窄,如果车辆重心高度不变,车辆过弯稳定性差,速度大了容易侧翻。为此,通过左右车轮的升降以致车身倾斜,产生离心力来提高车辆过弯稳定性,提高小轮距汽车的过弯速度,从而可以达到汽车小型化后,不降低过弯的行驶速度。左右车轮的升降,会导致悬架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布置。
另外车辆的控制模式一般是根据重力力矩、前后轮陀螺力、离心力矩平衡关系计算期望车身倾斜的角度,采用陀螺加速度计结算出当前车身倾斜角度,通过控制算法实现对车身的倾斜角度控制。但在两轮摩托车的骑行中发现,车辆的倾斜是靠驾驶人主动重心调整来实现的。但双前轮的主动倾斜车辆由于倾斜电机或在使能情况下,或在减速器的反向摩擦力矩的原因,不可以按照驾驶人主动调整重心来自由实现车车辆的倾斜,也就是目前的自动倾斜双前轮车辆,不能完成驾驶人自主骑行的目的。
申请公布号为CN 108859641 A的“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提出含一种非转向驱动前轮的悬架装置的自动倾斜车辆,克服了悬架和倾斜独立问题,但没有解决前轮转向的布置问题,也没有测量左右倾斜时倾斜力矩的大小。
专利CN108622272A方案,根据重力力矩、前后轮陀螺力矩,离心力矩平衡关系计算期望车身倾斜的角度,采用陀螺和加速度计算出当前车身倾斜角度,通过控制算法实现对车身的倾斜角度控制。该方案计算复杂,前后轮的陀螺力矩在车身力矩平衡方程中的作用很低,甚至可以忽略;而且,该方案没有驾驶人控制车身倾斜的骑行模式,当车辆全部由控制系统控制车身倾斜,在高速过弯的极限工况,当超出车辆的承受极限,车辆易发生侧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双前轮倾斜车辆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双前轮倾斜车辆的主动倾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驱动部、提升组件以及车轮,倾斜驱动部的输出端安装有扭矩传感器,所述倾斜驱动部通过提升组件对两侧的所述车轮提升。
优选地,所述倾斜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悬架摆臂,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悬架摆臂上,悬架摆臂上安装有角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倾斜摆臂、倾斜连杆、车轮摆臂、车轮以及固定架,所述倾斜摆臂的中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倾斜摆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倾斜连杆的一端铰接,倾斜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轮摆臂铰接,所述车轮摆臂的中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所述车轮摆臂的两端与所述车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上部与所述悬架摆臂的中部铰接,固定架的一侧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部与所述悬架摆臂的后侧铰接,减震器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架的后侧铰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由底板、侧板以及框架构成,所述侧板固定在底板的一侧,所述侧板的外侧与所述减震器连接,所述侧板的内侧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所述悬架摆臂的中部铰接。
优选地,所述车轮摆臂通过转轴与所述框架的中部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易微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易微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0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流式蒸汽熨烫设备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钢管切割机的进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