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88124.5 | 申请日: | 201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0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裕禾菌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8/70 | 分类号: | A01G18/70;A01G18/80;B26D1/06;B26D7/06;B26D7/26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夏冬玲 |
| 地址: | 44332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针菇 大规模 采收 一体 装置 | ||
1.一种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底座(1)、传送板(2)、支架(3)、收割装置和转运装置;底座(1)上表面装设有平行分布的滚轮(11),滚轮(11)与电机和传动皮带配合;传送板(2)装设在传动皮带上方;转运装置装设在传送板(2)上表面;支架(3)为“n”型板状结构,底座(1)和传送板(2)穿过支架(3)的“n”型框架下方;收割装置通过气缸装置与支架(3)顶板下方连接,位于传送板(2)正上方,与传送板(2)上的转运装置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送板(2)为上表面开设有矩形凹槽的平板结构,凹槽中间设置有隔板(21)将凹槽分隔成多个大小相等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底面积均与传送板(2)凹槽相同的转运筐(51)、盖板(52)和收集筐(53);盖板(52)为边缘设置凸起台阶的矩形平板结构,板面上开设有圆孔,圆孔直径小于栽培瓶(54)根部直径;收集筐(53)为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运筐(51)为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的长方体,圆形凹槽直径与栽培瓶(54)根部直径相同,栽培瓶(54)放置在圆形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运筐(51)上表面的棱边设置有凹陷的台阶,与盖板(52)边缘的台阶搭接配合;盖板(52)的圆孔与转运筐(51)上表面的圆形凹槽对应;转运筐(51)与收集筐(53)依次交替放置在传送板(2)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割装置包括第一夹板(41)、第二夹板(42)、第三夹板(43)和第四夹板(4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缸装置包括顶部气缸(61)、第一侧气缸(62)、第二侧气缸(63)和双作用气缸(64);第一侧气缸(62)输出端与第一夹板(41)外侧连接,第二侧气缸(63)输出端与第四夹板(44)外侧连接,双作用气缸(64)输出端连接第二夹板(42)和第三夹板(43);顶部气缸(61)包括三台连接在支架(3)顶板的气缸,分别与第一侧气缸(62)、第二侧气缸(63)和双作用气缸(64)的缸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板(41)和第三夹板(43)底部设置有切刀(71),第二夹板(42)和第四夹板(44)底部设置有刀槽(72),切刀(71)和刀槽(72)设置在同一高度相互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3)侧板内侧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8),激光发射端朝向传送板(2),与转运装置上的栽培瓶(54)等高设置,互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大规模采收切根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3)侧板外侧连接有控制面板(9),包括显示器、键盘和内置的处理器;激光测距传感器(8)、电机和气缸装置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裕禾菌业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市裕禾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81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桶装水密封盖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排线收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