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泥沙河流新型渗管取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7117.3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2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思锦;王俊杰;畅俊斌;陈世敏;田国林;白皓;吴广涛;元佳飞;李燕;秦宇鹏;井延泉;杨超奇;赵竞哲;白孝斌;周杰;惠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34 | 分类号: | E03B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7106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沙 河流 新型 取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泥沙河流新型渗管取水结构,包括设立在河边的竖井以及与竖井相连通的渗管槽;竖井由地面穿过河流天然冲积层到基岩内;渗管槽开设在河流底部基岩内,顺河道保持一定长度和坡度,末端与竖井相连;竖井的底部,低于渗管槽所在平面,与所述渗管槽连接位置的下方设置有用以储存泥沙的沉淀井段;在多泥沙河流河床底部基岩内埋设一定长度的渗管,通过滤层的净化作用,以增加河水入渗补给面积,最大限度的将河水转化为地下水,以满足半干旱地区城镇供水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泥沙河流新型渗管取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部内陆的多泥沙河流地区,城镇供水往往无法直接利用河水,只能转而开采地下水,传统的将河水转化为地下水的取水方法有:渗渠和傍河管井、大口径井、辐射井,均是依靠含水层的过滤作用,将泥沙留在河床,通过降低河谷区潜水含水层水位以激发多泥沙河流地表水渗漏补给,从而实现集取清净地下水的目的。
大量实践发现,傍河管井、大口径井、辐射井不破坏天然含水层,但需要有厚度大于5米、透水性强的第四系含水层,才能获得河流大强度的补给,实现持续取水目的,当多泥沙河流河谷区冲洪积沉积物厚度小、河流沉积物中泥质含量高时,取水效果较差,难以满足供水水量需求;渗渠(廊道)是位于河床下的取水构筑物,也是通过激发河流地表水渗漏补给的取水方式,适用于第四系厚度小于5米的河床,建设时需要开挖河床,然后人工砌筑边墙和拱顶,但其工艺复杂、建设成本高、施工周期长、难以管理维护,加之渗渠开挖深度限制通常不能到达下伏岩层中,使得渗渠(廊道)建设基础不稳定,易被河流洪水冲毁,只能作为临时性取水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多泥沙河流新型渗管取水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渗渠工艺复杂、建设成本高、施工周期长、难以管理维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多泥沙河流新型渗管取水结构,所述该渗管结构包括设立在河边的竖井以及与竖井相连通的渗管槽;
所述竖井由地面垂直穿过河流天然冲积层到基岩层内;
所述渗管槽开设在河流底部基岩层内;
所述渗管槽的一端延伸至河道内,所述渗管槽的另一端与竖井连通。
进一步:所述竖井的底部低于渗管槽底部所在的平面,所述竖井低于渗管槽底部的部分设置为用以储存泥沙的沉淀井段。
进一步:所述竖井内设置有水泵和与水泵连接的出水管。
进一步:所述竖井的上端出口处设置有防洪圈。
进一步:所述渗管槽延伸至河道内的一端向渗管槽与竖井连通的另一端自上而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渗管槽内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砼支墩。
进一步:所述砼支墩上架设有钢制渗管,所述渗管与砼支墩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渗管以下铺设第一粗砂。
进一步:所述渗管以上依次铺设卵石、砾石、第二粗砂、透水土工布以及中细砂。
进一步:所述中细砂上设置有铅丝笼块石,所述铅丝笼块石的周围及顶面以河流天然冲积层回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河床含水层下伏基岩层中开渗管槽,渗管坐落于基岩层槽内,顶部加以铅丝笼块石保护,洪水不会对渗管造成破坏;渗管以天然基岩层为边墙,且无需砌筑拱顶,降低了建设成本,单米造价低;渗管为成型钢质材料,取材方便,建设周期短、寿命周期长,保证了取水量的持续和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7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悬挑现浇板的桁架式模板支架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