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线控制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85947.2 | 申请日: | 201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2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于良耀;刘晓辉;谢泽金;陈益;吴翔;王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8/171;B60T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领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2 | 代理人: | 陈士骞;王晓婷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控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制动踏板、制动推杆、全解耦制动模拟器、执行机构前壳体、执行机构后壳体、常闭电磁阀、防抱死装置、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第四制动器、位移传感器、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第三滚珠轴承、第四滚珠轴承、第一减速增扭机构、第二减速增扭机构、第一助力电机、第二助力电机、第一制动总泵、第二制动总泵、第一常开电磁阀、第二常开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由助力机构的某一部件出现故障所导致的制动力失效的问题、提高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及降低对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的控制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线控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主要采用线控制动系统进行制动,现有方案中的线控制动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助力机构,助力机构包括助力电机、减速增扭机构和双缸制动总泵。
现有方案中的线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控制器控制助力电机带动减速增扭机构产生向前的推力,该推力与驾驶员的踩踏力共同推动双缸制动总泵产生制动力。但是一旦该系统中的助力机构张总的任何一个部件出现故障,则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的制动力就得不到保障,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在助力机构的某一部件出现故障时,避免制动力失效的线控制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控制动系统,以避免在汽车的行驶的过程中由助力机构的某一部件出现故障所导致的制动力失效的问题的发生。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制动踏板、制动推杆、全解耦制动模拟器、执行机构前壳体、执行机构后壳体、常闭电磁阀、防抱死装置、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第四制动器、位移传感器、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第三滚珠轴承、第四滚珠轴承、第一减速增扭机构、第二减速增扭机构、第一助力电机、第二助力电机、第一制动总泵、第二制动总泵、第一常开电磁阀、第二常开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全解耦制动模拟器包括第一制动模拟器活塞、第一制动模拟器弹簧、第二制动模拟器活塞和第二制动模拟器弹簧;
所述制动踏板和所述制动推杆连接,所述制动推杆与所述第一制动模拟器活塞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模拟器活塞与所述第一制动模拟器弹簧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模拟器弹簧与所述第二制动模拟器活塞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制动模拟器活塞与所述第二制动模拟器弹簧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模拟器弹簧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制动模拟器活塞、所述第二制动模拟器活塞和所述执行机构后壳体所形成的制动模拟器液压腔室内,所述制动模拟器液压腔室内设置有制动液,所述制动模拟器液压腔室与所述常闭电磁阀连通,所述常闭电磁阀与所述防抱死装置连接,所述防抱死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和所述第四制动器连接,所述常闭电磁阀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执行机构后壳体与所述执行机构前壳体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减速增扭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和所述第二滚珠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减速增扭机构与所述第一制动总泵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总泵的第一制动总泵腔室内设置有制动液,所述第一制动总泵腔室与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防抱死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增扭机构与所述第一助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助力电机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5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光双模便携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晶片基座自动摆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