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提升防水能力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85940.0 | 申请日: | 201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2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胡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纪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21/23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提升 防水 能力 汽车 安全气囊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有效提升防水能力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内部安装有主控板;所述下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中部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槽的形状、尺寸与上壳体底部的形状、尺寸相配;所述上壳体底部外侧壁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前面板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嵌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一端与主控板上的排线插头连接,所述插接头另一端与点火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水分和杂质进入壳体内部,对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同时,本申请中的壳体还具备良好的散热能力,可以保证壳体内部电器元件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气囊壳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效提升防水能力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作为汽车安全最后的保护伞,已经被证明了可以在交通意外事故中,大大减少减轻乘员的伤害。在发达国家中,安全气囊已成为了汽车的标配品,其气囊配置逐步提高。我国的汽车安全在国家法规推动和消费者自身觉醒两方面影响下,安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气囊等主被动安全产品也开始受到关注。
但是目前的汽车安全气囊ECU壳体多采用全塑料密封壳体或塑料件与钣金件结合的组合方式,其防水性能受制于钣金件于塑料件的加工精度、装配误差以及不同的热膨胀率而难以保证。
公开号为CN20389663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效提升防水能力的汽车安全气囊ECU壳体,包括上壳体、PCB板组件、橡胶密封条和下壳体。上壳体顶部位置设有从壳壁延伸出的“帽檐”结构,下壳体与上壳体组成中空的密闭空间,该空间内安装有PCB板组件,且下壳体与所述PCB板组件直接接触;下壳体与整车装配部分设计有折弯成型的台阶结构,从而悬空于车身结构件,避免在下壳体底部行成积水区;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密封条方式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提升了安全气囊ECU壳体的防水性能,为电子元器件的升级提供了空间,并有效防止外部粉尘进入壳体内部。然而,该专利中通过上壳体上设置的帽檐结构防止滴水倾入壳体内部,然而这种结构无法防止水汽倾入壳体内部,其防水性能不够好,且该壳体的散热性较差,长期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升防水能力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能有效防止水分和杂质进入壳体内部,对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同时,本申请中的壳体还具备良好的散热能力,可以保证壳体内部电器元件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效提升防水能力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内部安装有主控板;所述下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中部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槽的形状、尺寸与上壳体底部的形状、尺寸相配;所述上壳体底部外侧壁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前面板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嵌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一端与主控板上的排线插头连接,所述插接头另一端与点火装置连接。
具体地,所述密封槽的深度与安装板到上壳体底端的距离相等,当安装板与底板连接时,所述上壳体的底部插入底板上的密封槽内,通过密封槽内设置的密封圈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密封。
具体地,所述插接口包括四块立板合围而成的保护腔,所述插接口内壁设有卡紧组件,所述保护腔可以对点火装置与插接头的连接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能防止杂质或水分进入插接口;所述卡紧组件用于将点火装置的连接头卡接在插接口内部。
具体地,所述上壳体的顶面、侧面均设有多个散热片,通过在上壳体的顶面、侧面设置多个散热片,可以快速将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保证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工作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
具体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绝缘孔柱,用于安装所述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尺寸与绝缘孔柱的位置、尺寸相配;所述主控板通过螺钉安装在绝缘孔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纪模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纪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59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速可调的过滤机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ETC生产用快速涂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