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滤毒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5258.1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5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林诗科;曾丙炎;陈永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23/02 | 分类号: | A62B23/02;B01D53/86;B01D53/44;B01D53/58;B01D53/52;B01D53/50;B01D4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3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氧化 紫外 光催化 滤毒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滤毒盒,涉及到防毒面具滤毒盒技术领域,包括滤盒外壳,所述滤盒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滤盖,所述滤盒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二氧化钛滤棉层,所述二氧化钛滤棉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粗孔滤棉。本实用新型直接将有机气体、NH3、H2S、SO2等分解成无害的气体或氧化物和水,利用粗孔滤棉去除掉大颗粒物,二氧化钛滤棉在紫外光配合下分解有机气体等有害气体,吸附层去除掉异味,作业中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滤毒盒,成为安全空气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供人体所需,三重过滤相结合,实用性好,使用有效期更长,性价比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毒面具滤毒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滤毒盒。
背景技术
滤毒盒是防毒面具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是防毒面具过滤毒气、毒烟、毒雾的部位。空气经过滤毒盒过滤后,成为安全空气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供人体所需。根据滤毒盒的应用场合和作业环境可分为防尘滤毒盒和防毒滤毒盒,防尘虑毒盒一般由滤盒主体、滤毒棉、滤棉盖三部分组成。防毒滤毒盒缺少了滤毒棉部分,主要是便于减小呼吸阻力,更适合长期劳动作业使用。防尘滤毒盒适合防毒烟毒物,防毒滤毒盒主要针对不同毒气防护,当毒气经过滤毒盒后,被滤毒盒内部的活性炭加以微量金属元素反应后毒气被吸附并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供人体所需。以往的滤毒盒只是过滤和吸附相结合,吸附量有限,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及时更换,使用次数较少,并且不能彻底去除有机物。
因此,发明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滤毒盒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滤毒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以往的滤毒盒只是过滤和吸附相结合,吸附量有限,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及时更换,使用次数较少,并且不能彻底去除有机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滤毒盒,包括滤盒外壳,所述滤盒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滤盖,所述滤盒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二氧化钛滤棉层,所述二氧化钛滤棉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粗孔滤棉。
可选的,所述吸附层由石墨烯或活性炭材料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
可选的,所述二氧化钛滤棉层由纳米级二氧化钛涂覆在合成纤维下面而成。
可选的,所述滤网的表面设有LED紫外灯,所述LED紫外灯的底端设有导电线,所述滤盒外壳与滤网的连接处开设有出口。
可选的,所述LED紫外灯有三个,LED紫外灯的顶端与二氧化钛滤棉层相邻,所述LED紫外灯的底端与吸附层相邻。
可选的,所述出口有两个,所述出口处焊接有铜电极,所述石墨烯导电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铜电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电线由石墨烯导电油墨绘制而成,所述导电线呈反V型分布在滤网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直接将有机气体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避免有机气体、NH3、H2S、SO2等有害气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改变以往单纯吸附的途径,彻底消除有害物。
2、本实用新型通过滤网用石墨烯导电油墨印制电线,替代传统导线,制备简便,节约空间和成本,为紫外灯提供电源,本采用的水性石墨烯导电油墨,无污染,环保效益好,成本低,导电性好,导线经过的滤网是实体成反“V”型结构,避免有水气聚集而短路。
3、本实用新型通过粗孔滤棉去除掉大颗粒灰尘,二氧化钛滤棉在紫外光配合下去除掉有机气体、NH3、H2S、SO2等有害气体,吸附层去除掉异味,三重过滤相结合,彻底去除有害物质,保证人体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5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