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腐蚀评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4968.2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3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彪;林晶晶;陈斌;王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徐素柏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腐蚀 评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腐蚀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内一种污水腐蚀评价装置,包括经循环管路连接的模拟管道和循环加热桶,循环加热桶的出口与模拟管道进口的循环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泵和单向阀,所述循环加热桶的加热系统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模拟管道的管壁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可拆装的挂片座和探针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腐蚀评价装置,循环加热桶用于储存现场抽取的污水,模拟管道通过循环管路与循环加热桶循环连接,可以模拟现场污水的压力、流速和温度等现场参数进行模拟循环运行,模拟管道壁上设置的可拆装的挂片座和探针接头,分别用于室内模拟挂片失重法的平均腐蚀速率检测和电化法腐蚀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腐蚀监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腐蚀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腐蚀是金属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的一种破坏性侵蚀,并且腐蚀是悄悄发生的现象,在金属和水接触的过程中尤其明显。腐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巨大的,直接损失方面,采用防护技术的费用和设备发生腐蚀后的维修、更换及劳务费用;间接损失方面,设备腐蚀造成的停工、停产,跑、冒滴、漏造成的物料流失,腐蚀造成的产品污染、质量下降、设备效率降低、能耗增加,腐蚀造成的设备破坏、人员伤亡事故等。腐蚀会造成重大的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损失,据报道,全世界每90秒就有1吨钢铁腐蚀成铁锈,带来巨大浪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全行业腐蚀造成损失超过2万亿元;也会造成灾难性重大事故,危及人生安全。
腐蚀监检测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材料、设备的腐蚀速率以及腐蚀状况进行测量调查,据此来确定设备的腐蚀速度,调整工艺参数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腐蚀的发生与发展,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可控运行状态,主要方法有挂片失重法、电阻探针法、交流阻抗法、电感法、极化曲线法等。
挂片失重法,将挂片在腐蚀介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暴露后,根据其失重或增重测量平均腐蚀速率,方法简单,可以定量地测量均匀腐蚀速率,挂片失重法监测结果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但该方法存在仅提供平均腐蚀速率、无法反映腐蚀速率随防腐措施变化的波动状态、检测周期过长(一般需要7天~30天左右)、对腐蚀状态变化的反应速度慢。
电阻探针法、交流阻抗法、电感法、极化曲线法等都属于电化学法,它们采用恒电位仪或者电化学测试仪器,可以实现腐蚀速率的快速检测(几分钟~3天),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保存,结果形象、直观和准确,灵敏度高,无污染,操作简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存在,如极化曲线法每次测试后需要人为对工作电极进行离线打磨;电阻探针法在含H2S/CO2的酸性介质中,腐蚀产物FeS/FeCO3可能覆盖在探针传感器表面并具有导电性,造成腐蚀速率值变化甚至和实际变化相反。根据长期的污水腐蚀监测实践,缺乏一种可以在室内模拟现场运行工况进行腐蚀监控的系统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各种污水腐蚀监测装置使用中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种用于室内模拟测试的污水腐蚀评价装置,以便于综合评价污水腐蚀的周期性和不同时期的时效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腐蚀评价装置,包括经循环管路连接的模拟管道和循环加热桶,循环加热桶的出口与模拟管道进口的循环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泵和单向阀,所述循环加热桶的加热系统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模拟管道的管壁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可拆装的挂片座和探针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腐蚀评价装置,循环加热桶用于储存现场抽取的污水,模拟管道通过循环管路与循环加热桶循环连接,可以模拟现场污水的压力、流速和温度等现场参数进行模拟循环运行,模拟管道壁上设置的可拆装的挂片座和探针接头,分别用于室内模拟挂片失重法的平均腐蚀速率检测和电化法腐蚀快速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腐蚀评价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直接取样现场腐蚀介质为实验介质,可以在室内模拟现场腐蚀介质流速、温度、压力等影响现场腐蚀速率的参数,对指导现场制定防腐措施具有更实用的指导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4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车
- 下一篇:一种电机外壳加工用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