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1235.3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1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弟;李顺平;王露芬;金向勇;孙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4 | 分类号: | B60B3/04;B60B3/00;B60B3/12;B60B21/02;B60B21/06;B60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任必为 |
地址: | 31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其中,轮辐设置在轮辋的轴向的一端,轮辐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至少一部分边沿朝向轮辋的轴向内侧折弯,以形成折弯翻边,至少一部分折弯翻边与轮辋的内壁面贴合并与轮辋焊接,以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焊道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轮辐结构不合理,导致其与轮辋的接触面较小,两者焊接后,形成的焊道结构在轮辋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较窄,无法保证轮辐与轮辋之间的焊接稳定性而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车轮的轮辐与轮辋之间出现裂缝而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产生交通事故,对用户的生命造成威胁,降低了车轮的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轮的轮辐通过其周向外边沿与轮辋的内壁面焊接,以实现轮辐与轮辋的固定连接,由于两者之间形成的焊道结构具有适配于轮辐的周向外边沿与轮辋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的特性,这样,由于现有的轮辐结构不合理,导致其与轮辋的接触面较小,两者焊接后,形成的焊道结构在轮辋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较窄,无法保证轮辐与轮辋之间的焊接稳定性,从而降低了轮辐与轮辋的连接可靠性,这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导致因车轮的轮辐与轮辋之间出现裂缝而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产生交通事故,对用户的生命造成威胁,降低了车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轮辐结构不合理,导致其与轮辋的接触面较小,两者焊接后,形成的焊道结构在轮辋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较窄,无法保证轮辐与轮辋之间的焊接稳定性而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车轮的轮辐与轮辋之间出现裂缝而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产生交通事故,对用户的生命造成威胁,降低了车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其中,轮辐设置在轮辋的轴向的一端,轮辐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至少一部分边沿朝向轮辋的轴向内侧折弯,以形成折弯翻边,至少一部分折弯翻边与轮辋的内壁面贴合并与轮辋焊接,以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焊道结构。
进一步地,通风孔的周沿朝向轮辋的轴向内侧折弯,以形成呈环形的折弯翻边,折弯翻边的一部分为与轮辋的内壁面贴合并与轮辋焊接连接的焊接翻边段。
进一步地,通风孔呈三角形状,呈三角形状的通风孔的一条沿轮辋的周向延伸的边沿折弯成焊接翻边段,第一焊道结构形成在焊接翻边段与轮辋的内壁面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焊接翻边段在轮辋的轴向方向上的折弯宽度L2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20mm;第一焊道结构在轮辋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L1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0mm。
进一步地,第一焊道结构沿轮辋的周向上的长度小于焊接翻边段在轮辋的周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地,轮辐包括中心安装盘和支撑环板,支撑环板与中心安装盘连接并位于其外周侧,通风孔为多个,多个通风孔绕中心安装盘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在支撑环板上。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通风孔之间形成一根辐条,各辐条的沿轮辋的轴向上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凹陷形成第一结构加强槽。
进一步地,中心安装盘上形成有中心过孔和绕中心过孔的外周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且中心安装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轮辋的轴向内侧凹陷以形成第二结构加强槽,第二结构加强槽与第一结构加强槽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结构加强槽的深度在轮辐的径向上由外向内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支撑环板的外周沿与轮辋的位于其轮缘处的内壁面焊接,且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呈环形的第二焊道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轮辐的结构,增加轮辐与轮辋的接触面面积,确保了轮辐与轮辋之间的焊接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1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蓄电池铅碳正极板栅
- 下一篇:侧进管壁式混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