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电气自动化用电气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1076.7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岳田田;杜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堰口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54;H02B1/30;H02B1/52;H02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移动 电气 自动 化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电气自动化用电气柜,包括柜体、第二矩形通孔、存放架和移动单元;柜体:所述存放架位于柜体内的上半部分且位于隔板的上表面,所述柜体后端下侧设有圆型卡槽;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位于柜体内部的下半部分,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二连接杆、连接柱、车轮、L型连接杆、滑杆、移动块、电机、第二固定块和螺杆,四个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下侧分别连接有连接柱,四个连接柱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车轮且与第二矩形通孔对应设置,该便于移动的电气自动化用电气柜,可以通过移动单元对电气柜进行移动,还可以通过减震垫板减少电气柜工作时的震动防止装置损坏,还可以通过散热单元对电气柜进行散热,防止过热导致装置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电气自动化用电气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用电器在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精密电器的应用更为广泛,由于电器在工作中带有静电,空气中的微尘对电器的安全运行威胁严重,为了电器的防尘污染,也为了对电器的集中管理、方便维护和控制。在沿海地区气候常年湿润,容易使电气柜内部空气潮湿,电气柜因空气潮湿容易导致电器放电,当电气柜内的电器一起使用时,当温度过高时,容易导致失火,当工作人员发现火情时已为时已晚,严重的影响了配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这都会给使用者带来损失。而且大多数的电气柜还不能进行移动,不方便使用,在使用时电气柜的震动还可能损坏内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电气自动化用电气柜,可以通过移动单元对电气柜进行移动,还可以通过减震垫板减少电气柜工作时的震动防止装置损坏,还可以通过散热单元对电气柜进行散热,防止过热导致装置损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电气自动化用电气柜,包括柜体、第二矩形通孔、存放架和移动单元;
柜体:所述柜体内部中空且通过隔板将柜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二矩形通孔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柜体的底端内侧面上对应设置,所述存放架位于柜体内的上半部分且位于隔板的上表面,所述柜体后端下侧设有圆型卡槽;
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位于柜体内部的下半部分,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二连接杆、连接柱、车轮、L型连接杆、滑杆、移动块、电机、第二固定块和螺杆,所述第二固定块有两块且分别位于柜体下半部分的右侧内表面的上下两端,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与移动块的侧面螺纹螺孔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侧面通孔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电机位于柜体下半部分的右侧内表面的下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左端与L型连接杆的横向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有四个且一端分别位于L型连接杆的竖直端对应设置,四个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下侧分别连接有连接柱,四个连接柱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车轮且与第二矩形通孔对应设置;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位于柜体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减震垫板,所述减震垫板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柜体的下端外表面对应设置,减震垫板可以减少震动,防止电气柜的损坏。
进一步的,还包括柜门、把手和第一转动轴,所述柜门有两个且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柜体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柜门的外表面上,柜门可以使操作者更好的使用电气柜,把手可以更好的对柜门进行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杆、第一连接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柜体后端的左右两侧且与柜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于两个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柜体的左侧表面且位于第二转动轴的上侧,导杆可以使操作者更好的推动电气柜,第一固定块可以限定导杆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堰口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堰口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1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