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72027.7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1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必宽;丁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7/00 | 分类号: | F28F27/00;F28F1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任婷婷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换热型 智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制品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包括均温罐;板式换热器;第一管道;循环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止回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冷却电磁阀,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与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的体积相同。本申请的智能控温装置设有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和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循环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情况下选择不同的通道经过板式换热器,避免不必要的热能损失;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不仅呈波浪形设置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制品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以确保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保护环境和降低能耗。目前的控温方式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进行控温,如申请号为96227765.7所公开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结构复杂,且其采用传统的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使用维护不够方便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节约能源、使用维护方便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包括
均温罐,用于对循环介质加热以使循环介质保持在设定温度;
板式换热器,用于在循环介质超过设定温度时通过冷却水进行降温;
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均温罐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进口;
循环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
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介质进口;
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第三管道,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均温罐的循环介质进口;
止回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
冷却电磁阀,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口,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
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与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的体积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
中间板,板体呈波浪形设置;
第一外板,设于所述中间板一侧、与所述中间板形成第一腔体,并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板点接触的内凹凸起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呈波浪形以形成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
第二外板,设于所述中间板另一侧、与所述中间板形成第二腔体,并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板点接触的内凹凸起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呈波浪形以形成所述冷却水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进口还设有冷流除垢电磁极。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介质进口还设有热流除垢电磁极。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包括直管道。
作为优选,所述均温罐连接有压力检测元件、安全阀、极限温度检测元件、液位检测元件和泄压电磁阀,所述压力检测元件与所述泄压电磁阀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压力检测元件、液位检测元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道还设有流量检测元件。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2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槽垃圾压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电滑环生产的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