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71939.2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1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峰;古展彰;黎磊;杨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3/16;F24F11/41;F24F11/64;F24F11/65;F24F11/81;F24F12/00;F24F13/28;F24F13/30;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肖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室、排风室、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全热交换芯体交叉穿过新风室和排风室;排风室设置有排风进风口、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排风风机和排风出风口;在新风室内设置全热交换芯体,使得新风室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热回收;将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新风室中与新风室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排风室中与排风室进行热交换,以进行再次能量回收利用,从而能够进行更多的能量回收,提高了能量回收,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排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与室外新风换热换湿,有效避免了换热器的制热结霜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质量要求的提高,出现了空调、加湿器、除湿器、净化器、新风机等各种空气处理设备。
其中,新风机是为数不多的室内室外热质交换型的空气处理设备,而将室内的空气交换到室外必然会造成室内热量的耗散,相关技术中,新风机中设置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排风和新风呈交叉方式流经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的换热器时,会进行热交换,实现了能量回收。
但是,由于冷媒循环机构在工作时,其可以分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若按制冷模式的风道进行制热模式运行,则排风将先经过全热交换芯体,此时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换热换湿后,温度降低且相对湿度增大,这种低温高相对湿度的空气再与冷媒循环机构的换热器换热会造成严重结霜的后果。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减少冷媒循环机构中换热器的结霜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以及解现有技术中能量回收效率较低、冷媒循环机构中换热器的结霜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室、排风室、全热交换芯体和冷媒循环机构;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交叉穿过所述新风室和所述排风室;所述排风室设置有排风进风口、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排风风机和排风出风口;
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室内的第一换热和设置在所述排风室的第二换热器;
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一风阀位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朝向所述排风室的一侧;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阀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风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新风室进行换热后的室内空气作为进入所述排风进风口的排风;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阀处于将所述排风导入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风经所述排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室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阀、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风阀和所述排风风机后,经由所述排风出风口排出,以便所述排风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吸热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冷量;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阀处于将所述排风导入所述第二风阀的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风经所述排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室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风阀、所述第二风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和所述排风风机后,经由所述排风出风口排出,以便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从所述排风吸热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介质提供热量。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中,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朝向所述排风室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机构、第一凹形限位结构和第二凹形限位结构;且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凹形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形限位结构均位于所述排风室内;
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转动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1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牢固型橡胶止水带制备口模
- 下一篇:一种冲压模具导柱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