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7349.2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0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霞;唐祎;赵繁;梁恩尚;佘明明;杨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1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周转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边缘超出管桩内壁边缘,在所述挡板的上侧设置有挂持部,在所述挂持部上设置有缺口和/或通孔,在所述挡板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管桩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止块,所述第一止块朝背离所述挡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止块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止块沿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本申请的管桩保护帽,在打桩施工完毕后,将挡板布置在管桩顶部,使挡板覆盖管桩顶部开口,挡板避免土体、砂石和淤泥等落入到管桩内,如此确保管桩内部的清洁,一方面是免除了管桩内部清淤步骤,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另一方面也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钢管桩等管桩结构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能被广泛的运用,在管桩施工中,通常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先在设计位置进行打桩施工,再进行管桩周围土方的开挖,然后对管桩内进行清淤后放置钢筋笼,最后再进行管内混凝土的灌注和养护,这样的方式简单直接,是目前管桩施工中的重要方式。
虽然上述施工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施工方式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述:
在打桩施工后,进行管桩周围土方开挖时,开挖过程中的土体、砂石和淤泥等常常会落入到管桩内,所以在土方开挖施工完成后,需要先对管桩内的土体、砂石和淤泥进行清理,然后才能够进行后续施工。由于管桩内空间狭窄,不仅清理工作难度较大,而且也难以保证清理工作后管桩内的洁净程度,存在因管桩内清洁程度不达要求而导致工程质量降低的可能。所以,在目前的管桩施工中,管桩内的清淤工作尤为重要,清淤步骤也成为了重要步骤,不仅控制着工期,也控制着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管桩施工过程中,因管桩内清淤困难,导致管桩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成本高,并且容易因管桩内清洁程度不达要求而导致工程质量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管桩施工,能够确保管桩内部清洁,进而节约管桩清淤工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并且确保良好工程质量的管桩保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边缘超出管桩内壁边缘,在所述挡板的上侧设置有挂持部,在所述挂持部上设置有缺口和/或通孔,在所述挡板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管桩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止块,所述第一止块朝背离所述挡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止块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止块沿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
本申请的管桩保护帽,在打桩施工完毕后,通过吊钩等装置与挂持部配合,将挡板布置在管桩顶部,使挡板覆盖管桩顶部开口,第一止块与管桩内壁相配合,阻止外部设备器械操作时,避免挡板出现横向滑移而导致管桩顶部开口敞开的风险;在管桩上方及周围土石方开挖施工时,挡板避免土体、砂石和淤泥等落入到管桩内,如此确保管桩内部的清洁,一方面是免除了管桩内部清淤步骤,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另一方面,由于管桩内确保良好的清洁程度,进而也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边缘位于所述管桩内壁边缘与管桩的外壁边缘之间。该种方式,挡板边缘不超出管桩的外壁边缘,能够避免挡板边缘对管桩外部土体的阻挡,方便土体开挖,同时也避免了土体开挖时,设备挂持挡板边缘,导致挡板脱离管桩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7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整合式医用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产科护理用熏蒸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