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铅膏铵法脱硫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60876.0 | 申请日: | 2019-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0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舒绍明;王进;高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11 | 分类号: | C22B1/11;C22B13/00;C01C1/24 |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铅膏铵法 脱硫 反应器 | ||
一种封闭式铅膏铵法脱硫反应器,包括反应罐、进料螺旋,反应罐由密封盖板和罐体组成,罐体内有搅拌桨,搅拌桨的搅拌轴经密封轴与搅拌电机连接,密封轴与搅拌电机置于密封盖板上面中间,进料螺旋置于轴封侧面的密封盖板上面;进料螺旋包含水平进料螺旋和垂直设置的挤出进料螺旋,水平进料螺旋出口连接挤出进料螺旋上部进口,挤出进料螺旋下部设有用于向反应罐内挤入物料的挤出进料柱,挤出进料柱端部经缩口状筒连接挤出口。本实用新型利用铅膏主物料在压力条件下具备黏着致密性的特性,进料过程中采用挤出进料螺旋下的挤出进料柱封闭进料口,有效解决了铅膏碳酸氢铵脱硫过程中氨逃逸及产生大量溢出泡沫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副产品硫酸铵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铅酸蓄电池铅膏脱硫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闭式铅膏铵法脱硫反应器。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被广泛应用在通讯基站、国防装备、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领域,不同类型的铅酸蓄电池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一般而言,这些以铅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铅酸蓄电池在使用2~5年后就会因板栅腐蚀、电池失水、电压不足等原因而报废。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废铅酸蓄电池报废,报废的铅酸蓄电池收集以后在再生工厂经过机械破碎分选,得到了塑料、铅屑、铅膏、隔板等物质,其中铅膏占电池总重的40~55%,因此,铅膏是铅资源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铅膏的主要成分包括:PbSO4(50~60%)、PbO2(30~35%)、PbO(10~15%)和其它物质(0.2~0.7%)。废铅酸蓄电池经过破碎分选后产出的铅泥浆经过压滤机压滤,产出来的出来的铅膏包含有10%左右的水分,烘干铅膏后采用碳硫分析仪进行S元素的检测分析,铅膏中含硫量为5~7%,因此,采用火法对铅膏直接熔炼将会产生大量的SO2烟气。
《铅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2016年12月)明确要求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再生需要对分选出的铅膏进行预脱硫处理,目前,行业内已经初步建立了废铅酸蓄电池资源绿色循环的产业政策和技术装备体系,普遍推行“机械破碎分选-预脱硫-低温熔炼”的清洁工艺。其中,“机械破碎分选”和“低温熔炼”两个环节已经有了充分先进、高校的技术装备支撑。而铅膏预脱硫技术则采用有碳酸钠脱硫、氢氧化钠脱硫、碳酸氢铵脱硫、碳酸铵脱硫、柠檬酸脱硫等各种技术,受经济效益及脱硫副产品的销售影响。目前,较为经济合理的为采用碳酸氢铵做为脱硫剂的方法进行铅膏的预脱硫,产出的副产物硫酸铵进一步净化结晶后可用于农业生产。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280779A,公开日:2019.01.29)公布了“一种内部消泡的铅膏碳酸氢铵脱硫的方法和装置”采用机械式的消泡搅拌器消除脱硫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中部分为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氨气,氨气的逃逸进一步造成副产品硫酸铵的回收率降低,亦会对现场的作业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实际运行中,消泡搅拌器无法满足剧烈反应产出的大量气泡,造成反应罐喷射现象,需要额外添加消泡剂进行消泡,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及不足,提供了一种封闭式铅膏铵法脱硫反应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传统的铅膏脱硫反应器功能基础上,解决搅拌过程剧烈冒泡、氨气逃逸问题,在提高副产品硫酸铵的回收率的同时解决了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施:包括反应罐、进料螺旋,反应罐由密封盖板和罐体组成,罐体内有搅拌桨,搅拌桨的搅拌轴经轴封与搅拌电机连接,轴封与搅拌电机置于密封盖板上面中间,进料螺旋置于轴封侧面的密封盖板上面;所述进料螺旋包含水平进料螺旋和垂直设置的挤出进料螺旋,水平进料螺旋出口连接挤出进料螺旋上部进口,挤出进料螺旋下部设有用于向反应罐内挤入物料的挤出进料柱,挤出进料柱端部经缩口状筒连接挤出口,缩口状筒上端大下端小。
所述密封盖板与罐体上设有圆形密封垫圈。
所述水平进料螺旋出口嵌套于挤出进料螺旋上部进口内。
所述挤出进料柱端部经缩口状圆台筒连接圆柱形挤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0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插秧机离合杆组件
- 下一篇:电磁兼容实验室电动双开屏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