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银电解设备中的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60526.4 | 申请日: | 2019-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6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姜彩根;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达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7/06 | 分类号: | C25C7/06;C25C1/20;B01D53/02;B01D29/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兴 |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设备 中的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过滤装置,属于银电解回收的技术领域,包括电解槽,电解槽固定安装在楼板上并贯穿楼板,电解槽下方的地面上还放置有循环槽,循环槽上还安装有盖体,盖体上开设有进料孔,电解槽的底部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和进料孔配合进料,循环槽中设置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通过安装件安装在循环槽内的筛板,筛板上还铺设有滤布,循环槽上还安装有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与循环槽相连通的吸附管,吸附管与筛板下方的循环槽相连,吸附管远离循环槽的一端还安装有用于在吸附管内产生负压的吸附风机。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将过滤过程中产生的酸雾进行吸附且不影响银电解液过滤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电解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法精炼粗铜是目前最常用的粗铜精炼方法,在电解精炼的过程中,电解阳极上是粗铜,当接通电源后,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金属失去电子。但是由于铜的失电子能力比银的失电子能力强,且粗铜中铜的成分远多于银,因此在铜被不断氧化成为铜离子的过程中,银仍然作为固体存在,在铜不断被消耗后,固体银失去支撑和依附,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与别的成分一起成为阳极泥。
由于阳极泥中含有较多的贵金属银,往往会对阳极泥中的贵金属银进行电解回收,其中银电解精炼就是将经过处理得到的含有金、银等贵金属的合金板作为阳极,钛板、纯银板等作为阴极,置于电解液中,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板中的银溶解进入电解液中,并在阴极板上析出,而金等不溶物则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成为阳极泥。其中吸附在阴极板上的银被刮落后直接落入电解槽中,并在后续进行过滤分离;而阳极泥则被统一收集,再进行剩余贵金属的分离收集,从而达到金银分离,提纯银的目的。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08984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下放料式高电流密度银电解精炼设备,包括银电解槽,银电解槽内的若干阳极银板两侧均设有阴极钛板,各阴极钛板的两侧的银粉刮板远离阳极银板,阴极钛板的顶部与银电解槽顶部的导电铜板连接,循环槽的开口位置盖合有盖体,银电解槽的底部漏斗与盖体连通,循环槽内横向隔断有筛板和过滤布,循环槽的四氟磁力泵与银电解槽内带有出液孔的进液管道连通,银电解槽的出液口与循环槽和盖体之间形成的空间连通,减速电机铰接有连杆一,连杆一铰接连杆二,连杆二与搅拌架铰接,银粉刮板与搅拌架连接,电控箱用于智能控制操作,盖体上还开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烟气管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通过直接在电解槽的底部漏斗连接盖体,并将盖体与循环槽相连,通过在循环槽内横向隔断筛板和过滤布,将电解液下放后通过筛板和过滤布将电解液中的银进行过滤,而在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则通过烟气管道排走。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烟气管道内存在负压,因此当混合有银的电解液从电解槽中下放到循环槽内进行过滤时,烟气管道内的负压将会影响电解液的过滤效率,且在负压的吸附下,过滤得到的银含水率偏高,从而影响后道工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过滤过程中产生的酸雾进行吸附且不影响银电解液过滤效果的过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过滤装置,其具有能够将过滤过程中产生的酸雾进行吸附且不影响银电解液过滤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过滤装置,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固定安装在楼板上并贯穿楼板,所述电解槽下方的地面上还放置有循环槽,所述循环槽上还安装有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进料孔,所述电解槽的底部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和所述进料孔配合进料,所述循环槽中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通过安装件安装在所述循环槽内的筛板,所述筛板上还铺设有滤布,所述循环槽上还安装有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与所述循环槽相连通的吸附管,所述吸附管与所述筛板下方的所述循环槽相连,所述吸附管远离所述循环槽的一端还安装有用于在所述吸附管内产生负压的吸附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达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达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0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直顶脱离倒扣机构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用非标硬质合金螺纹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