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对中控制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60033.0 | 申请日: | 2019-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4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志;徐磊;张守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盛泽昊祥丝绸整理厂 |
| 主分类号: | B65H16/00 | 分类号: | B65H16/00;B65H20/02;B65H23/0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对中控制机,应用在对中机领域,解决了对中机在对布料进行位置调整时,布料易褶皱或折叠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容纳箱,容纳箱中设有控制器,机架上滑动连接有导辊,导辊斜上方设有与容纳箱连接的红外光电对中管,红外光电对中管斜上方设有纠正组件,纠正组件斜上方设有出料辊,出料辊和导辊上设有从中间向两侧延伸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凸棱和第二螺旋凸棱,纠正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分别连接有第一动力缸和第二动力缸;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将布料控制在设备中间位置,且使布料能够充分平展在对中控制机中,不易褶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中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电对中控制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布料后整理的加工工序中,涂层前需要使用对中机将布料展开并对中,以此保证布料能够一直处在各加工设备的中间位置,避免布料出现边缘褶皱或偏离加工轨道的现象出现。对中机能够实时监控并控制布料一直处在中间位置。
现有公告号为CN2020001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开幅机对中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可转动的导布辊,导布辊两侧连接有倾转装置,机架上还设有两个光电开关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当两个光电开关检测到布料有偏移时,发送信号给电气控制系统,进而使倾转装置带动导布辊移动,将布料位置调整至中间位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导布辊对布料位置进行调整时,布料移动,与导布辊产生摩擦,容易出现边缘折叠或褶皱的现象,影响后续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对中控制机,其优点是布料的调整过程中不易出现褶皱或折叠的情况,进而保证布料的后续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电对中控制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纠正组件,所述机架两侧设有容纳箱,其中一侧的容纳箱中设有控制器,所述容纳箱一侧设有通槽,所述纠正组件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且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上下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两端均穿过通槽位于容纳箱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连接有第一动力缸和第二动力缸,所述纠正组件斜下方的机架上设有红外光电对中管,所述纠正组件远离红外光电对中管的一侧的斜上方设有出料辊,所述出料辊的中间设有向两侧延伸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凸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穿过红外光电对中管,再依次缠绕到第二滑杆和第一滑杆上,最后缠绕在出料辊上。红外光电对中管实时监测布料的运行位置,当发现布料运动轨迹发生歪斜时,红外光电对中管向容纳箱中的控制器发送信号,进而使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缸和第二动力缸运动。若布料向靠近第一动力缸的一侧偏移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缸上升,控制第二动力缸下降,使纠正组件倾斜,布料滑动回中间位置,反之亦然。
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竖直设置,对布料的调控效果更好,布料更容易滑动,提高对中控制机的工作效率。
出料辊设为从动辊,跟随布料的移动而转动,出料辊的中间处设有向两侧延伸且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凸棱,当布料由于纠正组件的歪斜而发生滑动时,出料辊上的第一螺旋凸棱由于出料辊自身的转动将布料的两侧向外拉动,进而使布料不易发生褶皱的现象,始终保持充分展开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光电对中管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导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先缠绕在导辊上,再穿过红外光电对中管,导辊使布料运动的更平稳,避免布料进入对中控制机时,产生较大晃动或抖动,导致红外光电对中管判断失误,进而造成后续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辊的中间向两侧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旋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盛泽昊祥丝绸整理厂,未经吴江市盛泽昊祥丝绸整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0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