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银电解设备中的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9012.7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5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姜备军;王军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达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6 | 分类号: | B66C1/16;B66C1/36;B66C17/12;B66C9/14;B66C9/08;B66C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兴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设备 中的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输送装置,属于银电解回收的技术领域,包括一组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的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安装有可沿着所述横向导轨滑动的电葫芦本体,所述电葫芦本体上还通过吊挂装置连接有转移槽;所述支撑架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横向导轨的两端滑动连接,所述横向导轨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横向导轨沿着所述支撑架滑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将过滤得到的银粉输送到车间内各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电解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法精炼粗铜是目前最常用的粗铜精炼方法,在电解精炼的过程中,电解阳极上是粗铜,当接通电源后,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金属失去电子。但是由于铜的失电子能力比银的失电子能力强,且粗铜中铜的成分远多于银,因此在铜被不断氧化成为铜离子的过程中,银仍然作为固体存在,在铜不断被消耗后,固体银失去支撑和依附,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与别的成分一起成为阳极泥。
由于阳极泥中含有较多的贵金属银,往往会对阳极泥中的贵金属银进行电解回收,其中银电解精炼就是将经过处理得到的含有金、银等贵金属的合金板作为阳极,钛板、纯银板等作为阴极,置于电解液中,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板中的银溶解进入电解液中,并在阴极板上析出,将电解精炼后的银粉进行过滤收集,而收集得到的银粉往往需要通过电动葫芦进行车间内的运输,以在不同工序间进行流转。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87365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动葫芦悬吊系统,包括一立架、一横梁、一电动葫芦及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立架上端;所述横梁下端具有一滑轨,所述电动葫芦可沿着该滑轨来回移动,在滑轨的两端分别设置一限位装置,以限制电动葫芦的最大移动距离;所述控制装置与电动葫芦电性连接,以控制电动葫芦工作与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沉淀过滤后的银粉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后续处理,即银粉需要在整个车间内进行多点运输,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动葫芦的运动轨迹受滑轨的位置所限,仅能沿着滑轨滑动,而银粉后续处理的多道工序不可能沿着滑轨依次设置,而是分散设置在车间内各处,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过滤得到的银粉输送到车间内各处的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输送装置,其具有能够将过滤得到的银粉输送到车间内各处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银电解设备中的输送装置,包括一组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的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安装有可沿着所述横向导轨滑动的电葫芦本体,所述电葫芦本体上还通过吊挂装置连接有转移槽;所述支撑架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横向导轨的两端滑动连接,所述横向导轨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横向导轨沿着所述支撑架滑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移银粉时,只需将银粉放入转移槽内,并通过吊挂装置吊挂到电葫芦本体上。而通过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横向导轨沿着支撑架滑动,电葫芦本体则可沿着横向导轨滑动,即转移槽具有两个移动方向,从而使转移槽能够被输送到车间内各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导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上均安装有多个导轮,所述限位槽一侧的所述支撑架上还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槽,所述导轮位于所述导槽内并与所述导槽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机构带动横向导轨沿着支撑架滑动时,通过安装块安装在横向导轨上的导轮通过与支撑架上开设的导槽滚动连接,降低横向导轨与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横向导轨和支撑架的磨损,以提高本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且通过设置多个导轮,使每个导轮的受力减小,不但能够提高横向导轨的滑动稳定性,还能降低每个导轮的磨损,以提高导轮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达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达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90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保持和引导电缆组件的托架
- 下一篇:一种便于单独更换的碳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