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磨牙后空隙置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3736.0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大为 |
主分类号: | A61M25/04 | 分类号: | A61M25/04;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799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牙 空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经磨牙后空隙置管装置,包括管环座、管环和管,所述管环座固定在最后一颗磨牙上,所述管环固定在所述管环座上,所述管经磨牙后空隙穿过管环,所述管的内端进入消化道内,管的外端经口腔前庭引出口外。本实用新型置管装置将管环座固定在口腔内的最后一颗磨牙上,充分利用磨牙后空隙,将管穿过管环后经过磨牙后空隙进入食管以及食管以下的消化道,既不影响咬合咀嚼可以长期放置,又避免由鼻孔置管造成的刺激鼻咽粘膜现象;另外本申请通过磨牙后空隙置管还具有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磨牙后空隙置管装置。
背景技术
经鼻胃肠留置管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胃肠引流减压、胃肠内营养供应的医疗手段,被广泛用于胃肠道手术后病人,食管狭窄、胃肠道梗阻或需要胃肠灌注冲洗或肠内营养输入的病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经鼻胃肠引流管固定方法比较简单,通常采用单面黏胶带缠绕胃管后固定到鼻部。这样的固定方法存在较多不利于临床使用的困扰,特别是对那些需要较长时间留置经鼻胃肠引流管的病人,经鼻孔置管,病人因鼻咽粘膜受刺激很不舒服,清醒病人不能久放;经口腔上下齿间置管,影响病人咬合咀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磨牙后空隙置管装置,使管经过磨牙后空隙进入食道及消化道,既不刺激鼻咽粘膜,也不影响咬合咀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磨牙后空隙置管装置,包括管环座、管环和管,所述管环座固定在磨牙上,所述管环固定在所述管环座上,所述管经磨牙后空隙穿过管环,所述管的内端进入消化道内,外端经口腔前庭引出口外。
进一步地,所述管环座为齿环,所述齿环为封闭或者开口的环形,所述齿环套设在所述磨牙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环座为块状或者片状,所述管环座固定在所述磨牙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管环与所述管环座铸造为一体,或者两者之间焊接固定或铰连接,所述管环置于所述管环座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管环外侧以外的管的横截面最大径大于管环的内孔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管环座和管环均为金属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置管装置及方法将管环座固定在口腔内的最后一颗磨牙上,充分利用磨牙后空隙,将管穿过管环经过磨牙后空隙进入食管以及食管以下的消化道,既不影响咬合咀嚼可以长期放置,又避免由鼻孔置管造成的刺激鼻咽粘膜现象;另外本申请通过磨牙后空隙置管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方便反复注抽气液、用于肥胖症的胃内水囊疗法、用于食管贲门狭窄水囊扩张疗法和往食管内注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置管装置管环座为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置管装置管环座为块状或者片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置管装置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环座,2-管环,3-管,4-磨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大为,未经朱大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3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智能手环
- 下一篇:一种粮仓用加热通风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