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导向流道结构的空气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3619.4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袁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琥啸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2;F28F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导向 结构 空气冷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带有导向流道结构的空气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底壁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底壁左端固定设有进口管,所述冷却器壳体的顶壁右端固定设有出口管,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部固定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多根换热管,所述内腔的底壁固定设有下导流壁,所述内腔的顶壁固定设有上导流壁,所述上导流壁与下导流壁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底座,所述衔接底座靠近内腔中间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多个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内壁铰接有导向板,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左侧侧壁焊接有第一侧板,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导向板的导向调节效果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导向流道结构的空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优质空气冷却器主要由管束、通风机和构架三部分组成;管束包括传热管、管箱、侧梁和横梁等,它可按卧式、立式和斜顶式 (人字式)三种基本形式布置,其中,卧式布置传热面积大,空气分布均匀,传热效果好;斜顶布置时,通风机安装在人字中央空间,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为抵消空气侧的给热系数较低的影响,通常采用光管外壁装翅片的管子,翅片管作为传热管,可以扩大传热面积,翅片管分层排列,其两端用焊接或胀接方法连接在管箱上,排管一般为3~8排,管束系列尺寸最长达12米,光管外径常为25毫米和 38毫米,翅片高度一般取12~15毫米,管束宽为100~3000毫米,翅片管是空气冷却器的核心元件,其形式和材料直接影响设备性能。
现有的空气冷却器种类较多,但是,随着人们对其冷却换热效率要求的提高,现有的空气冷却器内部空气导流效果相对较差,冷却效率难以有效提升。因此,需要带有导向流道结构的空气冷却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导向流道结构的空气冷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导向流道结构的空气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底壁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底壁左端固定设有进口管,所述冷却器壳体的顶壁右端固定设有出口管,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部固定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多根换热管,所述内腔的底壁固定设有下导流壁,所述内腔的顶壁固定设有上导流壁,所述上导流壁与下导流壁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底座,所述衔接底座靠近内腔中间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多个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内壁铰接有导向板,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左侧侧壁焊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的左侧内壁中间开设有冷风进口,所述冷风管的上下内壁均通过焊接有卡座,所述卡座靠近冷风管中部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中部固定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右侧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扇叶,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右侧外壁焊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右侧外壁焊接有出风导管,所述出风导管的右侧内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导管的内壁固定设有斜面导向壁。
优选的,所述进口管、出口管与内腔的内壁衔接面均开设有凸面倒角,且倒角角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内腔连通于冷风管和出风导管。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通过铰接件安装于内腔内部的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型号为SM110-060-30LFB。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的内径为冷风进口内径的三分之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进口管、出口管与内腔的内壁衔接面均开设有凸面倒角,且倒角角度相同,以此当进口管导入气流、出口管导出气流时,衔接处的直角拐角会对流速起到一定的减小作用,通过本结构的简单设置,在气流改向时减小气流与内壁的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琥啸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琥啸换热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36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