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0846.1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6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平;李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李宇帆 |
地址: | 5284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吸防拔管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包括用于插入体内的插入管和位于体外并与引流袋连接的外引流管,插入管的流出端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磁吸头,外引流管的流入端上可拆卸连接有能与第一磁吸头磁性相吸而接合在一起的第二磁吸头,第一磁吸头上设有与插入管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磁吸头上设有与外引流管相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磁吸头上连接有下部伸出在第一磁吸头下方的胶管,胶管的上端围绕第一通孔与第一磁吸头密封连接固定,胶管的下端为扁平结构的鸭嘴头,鸭嘴头在自然状态下闭合,且闭合时的宽度大于第二通孔,鸭嘴头被第二通孔内壁从两侧挤压时张开,第一磁吸头和第二磁吸头遇外力拉扯易分离,能够有效减少意外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在一些术后引流中,如胆道引流,通常需要将引流管插入一段到体腔中以便插入端插到对应的器官内进行引流,引流管另一端在体外接上引流袋。由于位于身体之外的引流管和引流袋(或引流瓶)之间整条管路都是不易分离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勾扯到而导致插入腹腔中的引流管发生扯动,甚至导致插入端脱出体腔,危及患者的安全和后续治疗。现有的做法都是尽可能将引流管固定在身体外侧,降低扯动直接传导到体内的引流管部分,虽然一定程度改善了扯脱的风险,但是当外扯的力量较大时,依然不可避免插入端被拔出体外,意外拔管事件在临床时有发生。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情况而做出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遇外力拉扯易分离、使用安全方便、能够有效减少意外拔管的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体内的插入管1和位于体外并与引流袋9连接的外引流管2,所述插入管1的流出端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磁吸头3,所述外引流管2的流入端上可拆卸连接有能与第一磁吸头3磁性相吸而接合在一起的第二磁吸头4,所述第一磁吸头3上设有与插入管1相连通的第一通孔30,所述第二磁吸头4上设有与外引流管2相连通的第二通孔40,所述第一磁吸头3上连接有下部伸出在第一磁吸头3下方的胶管5,所述胶管5的上端围绕第一通孔30与第一磁吸头3密封连接固定,所述胶管5的下端设有扁平结构的鸭嘴头51,所述鸭嘴头51在自然状态下闭合,且闭合时的宽度大于第二通孔40,所述鸭嘴头51被从两侧挤压时张开,且张开后宽度变小并能插入第二通孔40中。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头3包括上接管32,所述上接管32的上端管内设有内螺牙31,所述上接管32下端设有上贴合环33,所述第二磁吸头4包括下接管42,所述下接管42的下端外侧设有外螺牙41,所述下接管42上端设有与上贴合环33相对应的并能通过磁性上下相互吸住而贴合在一起的下贴合环43,所述插入管1的流出端上连接有用于与内螺牙31螺纹连接的下螺纹接头7,所述外引流管2的流入端上连接有用于与外螺牙41螺纹连接的上螺纹接头8。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螺纹接头7具有与外螺牙41相同的下螺牙头71,所述上螺纹接头8具有与内螺牙31相同的并能与下螺牙头71螺纹连接的上螺牙头81。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贴合环33内设有上磁环34,所述下贴合环43内设有与上磁环34磁性相反的下磁环44。
如上所述的一种磁吸防拔管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贴合环33和下贴合环43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密封垫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人民医院,未经中山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0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