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防撞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0121.2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谦船舶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B63B5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防撞器 | ||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一种船舶防撞器,包括缓冲体,该缓冲体背面设有数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体中部设有槽缝,该槽缝在竖直方向贯穿缓冲体,且槽缝的宽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缓冲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数组支撑缓冲体的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的防撞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在缓冲体上开设了能进一步形成缓冲的槽缝,船舶碰撞到防撞器时,缓冲体上槽缝先产生形变,与此同时,各缓冲机构提供反作用力,且缓冲机构也具有吸能缓冲的能力,整体吸能效果非常好,防撞性能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防撞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靠船墩都是水泥制品或者钢制品,虽然在外侧设置了诸如废旧轮胎等防撞结构,但是,船舶在波浪作用下每次冲撞的冲击力,都直接作用于船体侧面,对于船体和靠船墩仍然会有冲击带来的损伤。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部分专用的防撞器,不过大多采用的是橡胶材料制作,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完善,吸能效果不佳,回弹力较差,亟需优化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船舶防撞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船舶防撞器,包括缓冲体,该缓冲体背面设有数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体中部设有槽缝,该槽缝在竖直方向贯穿缓冲体,且槽缝的宽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缓冲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数组支撑缓冲体的缓冲机构。
进一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基座和伸缩筒,所述伸缩筒包括定筒体和动筒体,动筒体插装在定筒体内,且在动筒体底部与定筒体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动筒体处于定筒体外侧的一端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弹性柱。
进一步,所述缓冲体上对应弹性柱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凹槽呈V形槽,槽底呈圆弧结构。
进一步,所述弹性柱与缓冲体高度一致。
进一步,所述弹性柱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进一步,所述缓冲体工作面一侧具有内凹的弧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缓冲体的槽缝内设有与槽缝形状一致的支撑件,支撑件由弹簧钢支撑,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弹性材料,能够支撑住槽缝的内壁,在缓冲体受载时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即可,载荷消除后可恢复形变。
进一步,所述缓冲体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防撞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在缓冲体上开设了能进一步形成缓冲的槽缝,船舶碰撞到防撞器时,缓冲体上槽缝先产生形变,与此同时,各缓冲机构提供反作用力,且缓冲机构也具有吸能缓冲的能力,整体吸能效果非常好,且回弹能力也较强,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设有支撑件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缓冲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缓冲体上设有与固定座配合的导向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缓冲体设有吸能孔时的示意图。
图中:1-缓冲体;2-缓冲机构;3-槽缝;4-基座;5-伸缩筒;6-定筒体;7-动筒体;8-压缩弹簧;9-弹性柱;10-弧面结构;11-凹槽;12-圆弧结构;13-支撑件;14-吸能孔;15-固定座;16-支挡部;17-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谦船舶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刘谦船舶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0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络筒机的吹吸风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去毛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