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冲压的汽车刹车片钢背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8075.2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1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傅江山;易木国;傅山泓;廖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9/04 | 分类号: | F16D6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孙凤英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汽车 刹车片 | ||
一种热冲压的汽车刹车片钢背,包括基板,基板用于安装刹车片的面为刹车面,基板的刹车面设有若干冲压成型的凸筋,基板包括头端和尾端,凸筋为V形凸筋,凸筋间隔设置且所有凸筋的开口朝向基板的同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筋直接在基板上冲压出来,加工方便,为保证强度而采用较厚的基板,可以采用高频加热后再进行热冲压的方式加工。V形凸筋相对于直线型凸筋,其凸起部位表面积更大,可以增加与刹车片的粘合面积,提高粘合强度,凸筋形状为V形,包括两个凸条,在制动过程中,当刹车片有相对于钢背向一侧移动的趋势时,位于该侧的凸条就会有阻止其移动的趋势,因此能提高刹车片与钢背之间粘接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刹车系统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热冲压的汽车刹车片钢背。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片由钢背、粘接层以及刹车片组成,若钢背与刹车片之间的粘接不紧密,会存在刹车片脱落的风险,引发严重的安全后果,若刹车片磨损严重,则会降低刹车效果,若不及时更换,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后果。
专利号为CN201120493102.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多凸锥体汽车刹车片,通过在钢背上焊接钢刺,来增加刹车片与钢背的粘接强度,但是,钢刺焊接,工艺麻烦,生产效率低,且在焊接过程中会导致钢背的变形,影响尺寸精度。现有技术中,也公开其他方式的凸起,来增加钢背与刹车片的粘接面积,进而增加粘接强度,但是,很多种类的凸起,加工麻烦,比如用到铣床进行加工或焊接方式加工,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具有实际意义,另外,没有对凸起的形状和位置进行优化,使得刹车片在刹车盘的摩擦滚压过程中,钢背与刹车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加均衡,从而进一步避免刹车片的脱落。
专利号为CN201420131912.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报警的刹车片,其在钢背上安装有报警弹片,当摩擦块摩擦到安全厚度以下时,报警弹片的上端就会接触到刹车盘,产生摩擦,发出声响,达到报警的效果,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报警弹片需要单独加工并组装在钢背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冲压的汽车刹车片钢背,其具有强度高,与刹车片粘接牢靠、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并且具有刹车片报警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冲压的汽车刹车片钢背,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用于安装刹车片的面为刹车面,所述基板的刹车面设有若干冲压成型的凸筋,所述基板包括头端和尾端,所述凸筋为V形凸筋,所述凸筋间隔设置且所有凸筋的开口朝向基板的同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筋直接在基板上冲压出来,加工方便,为保证强度而采用较厚的基板,可以采用高频加热后再进行热冲压的方式加工。V形凸筋相对于直线型凸筋,其凸起部位表面积更大,可以增加与刹车片的粘合面积,提高粘合强度,凸筋形状为V形,包括两个凸条,在制动过程中,当刹车片有相对于钢背向一侧移动的趋势时,位于该侧的凸条就会有阻止其移动的趋势,因此能提高刹车片与钢背之间粘接的可靠性,且对称设置的两凸条,也能钢背和刹车片之间受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有凸筋的开口朝向基板的头端。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刹车盘相从基板的头端旋入,相对于基板的尾端旋出,凸筋主要的受力面为开口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凸筋的顶部形成干摩擦预警部。采用该技术方案,凸筋的顶部因为高出基板而形成干摩擦预警部,其作用是当刹车片厚度减少需要更换时,在制动过程中干摩擦预警部也会和汽车刹车盘接触,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以此提醒驾驶员需要更换刹车片,因此不用再额外安装预警耳,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凸筋包括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交接处圆角过度。圆角过度,方便压筋凸模的制造,提高压筋凸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夹角为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8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