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左右开门的门执手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3766.3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3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苟方林;夏绿英;苟丹;苟敏;蒲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蒂盛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63/0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左右 开门 门执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左右开门的门执手,包括锁桩和调节主体,所述锁桩包括滑杆和桩体,所述滑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桩体的前壁中心,所述调节主体包括第一卡环、第一滑块、挡盘、拉力弹簧、转环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卡环滑动卡接在转环的内壁,所述第一滑块的前壁固定连接在第一卡环的后端,所述挡盘的后壁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的前壁,所述拉力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的内壁,所述拉力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滑杆的前端,所述滑杆的前端外壁滑动插接在第一卡环的内壁,所述转环的后端转动安装在桩体的前端,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外壁。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需要切换执手的左右偏向,更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执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用于左右开门的门执手。
背景技术
常见的门执手的位置偏向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执手偏向主要根据大众使用习惯进行设计的,少数根据特殊门位进行设计,其中部分用户使用的习惯与大众相反,且现有的门执手的方向无法改变,从而使得少数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制定执手方向的问题,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左右开门的门执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左右开门的门执手,包括锁桩和调节主体;所述锁桩包括滑杆和桩体,所述滑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桩体的前壁中心;所述调节主体包括第一卡环、第一滑块、挡盘、拉力弹簧、转环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卡环滑动卡接在转环的内壁,所述第一滑块的前壁固定连接在第一卡环的后端,所述挡盘的后壁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的前壁,所述拉力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的内壁,所述拉力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滑杆的前端,所述滑杆的前端外壁滑动插接在第一卡环的内壁,所述转环的后端转动安装在桩体的前端,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锁桩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的后部内壁固定连接在桩体的前端外壁。
优选的,所述调节主体还包括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后端,所述第二卡环转动卡接在套环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调节主体还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固定连接在挡盘的前壁。
优选的,所述调节主体还包括第二滑块和卡块,所述第二滑块对称固定连接在第一卡环的后部内壁,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卡接在滑杆的内壁,所述卡块对称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后部内壁,所述卡块滑动卡接在第一卡环的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桩体用于固定连接锁芯转子,使用时用手握紧第二把手,通过第二把手带动转环转动,利用转环通过卡块带动第二滑块转动,利用第一卡环转动通过第二滑块带动滑杆转动,通过滑杆转动通过桩体带动锁芯转动;当使用者需要改变第二把手的位置偏向时,先用一只手捏紧第一把手,然后通过第一把手拉动挡盘向前移动,通过挡盘克服拉力弹簧的弹力带动第一滑块向前移动,通过第一滑块带动第一卡环向前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卡环离开卡块,从而使得第一卡环能够沿转环内壁转动,接着用另一只手将第二把手转动到另一侧,接着松开第一把手,借助拉力弹簧的弹力拉动第一滑块向后移动,通过第一滑块带动第一卡环向后移动,然后手动上下转动第二把手,使得第一卡环能够重新卡回到卡块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二把手能够在调节后同理控制桩体转动,通过第二把手的方向可切换的特点,方便了使用者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调节第二把手的位置,从而方便了执手左右方向的切换,更好了满足了不同习惯用户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主体切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蒂盛五金有限公司,未经丽水市蒂盛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3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