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挖孔桩分节预制的护壁单元及其装配式护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3745.1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2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宁;周永江;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唐洪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挖孔桩 分节 预制 护壁 单元 及其 装配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分节预制的护壁单元及其装配式护壁系统,包括若干节护壁环体,所述护壁环体由上至下依次叠放,每一所述护壁环体的内壁上均设有爬梯,开挖第一节土体之后,安装第一节护壁环体,保证首节护壁环体高出地面,防止杂物落入井内,随着土体不断的挖深,由上至下依次叠放护壁环体,护壁环体从井口在自重的作用下逐节下沉,始终保持井口护壁高于地面,直至开挖至桩底,整个过程中,因护壁环体在安装时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可抵抗井壁的侧向土的压力,且减少了井内浇筑混凝土护壁这一道工序,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因目前施工技术造成的工期时间长、护壁质量差、容易出现塌孔等安全质量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分节预制的护壁单元及其装配式护壁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传统的做法是开挖一节土体,浇筑一节混凝土护壁,待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开挖下一节土体,施工过程的中间间隔时间较长,且因为存在地下水的原因,现浇护壁未形成强度就被破坏了,容易造成塌孔等安全事故,因此目前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存在工期时间长、护壁质量差、容易出现塌孔等安全质量隐患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人工挖孔桩分节预制的护壁单元及其装配式护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人工挖孔桩分节预制的装配式护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挖孔桩分节预制的护壁单元,包括护壁环体,所述护壁环体的一端设有凹台阶,另一端相对位置设有凸台阶。
护壁环体的一端设有凹台阶,另一端相对位置设有凸台阶,相邻接触的所述护壁环体的凹台阶与凸台阶相互贴合,使相邻的护壁环体进行有效连接,避免护壁环体受井壁的某一方向的侧向压力作用发生横向移动出现塌孔等安全质量隐患。
优选的,所述护壁环体的内壁上均设有爬梯。
优选的,所述爬梯为“U”形钢结构件,“U”形钢结构件上的弧形部位与手部的接触性好,有利于工人上、下爬梯时,手部接触握紧,降低滑落风险。
优选的,所述护壁环体的高度为500mm~600 mm,将护壁环体的内径设计为1000mm~1100 mm,可容纳多个工人在井内同时进行挖孔桩施工作业,从而缩短施工工期。
优选的,所述护壁环体的高度为500mm~600 mm,所述爬梯设置于护壁环体的竖向中间位置上,护壁环体的高度设计为500mm~600 mm,将爬梯设置于护壁环体竖向中间位置上,使相邻爬梯之间的跨度相同,有利于工人在上、下井内时,保持速度连贯,避免踏空等危险状况。
优选的,所述护壁环体为混凝土材质结构件,混凝土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有利于提高了护壁环体抵抗井壁的侧向土压力。
优选的,所述爬梯上开有若干防滑凹槽,通过在爬梯上开设防滑凹槽,增大工人在上、下爬梯接触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加工人上、下井内的安全系数。
一种用于人工挖孔桩分节预制的装配式护壁系统,所有所述护壁护壁环体相互叠放,相邻接触的两个所述护壁环体的凹台阶与凸台阶相互贴合。
开挖第一节土体之后,安装第一节护壁环体,保证首节护壁环体高出地面,防止杂物落入井内,随着土体不断的挖深,由上至下依次叠放护壁环体,护壁环体从井口在自重的作用下逐节下沉,始终保持井口护壁高于地面,直至开挖至桩底,最后工人可沿爬梯上、下井内,完成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整个过程中,因护壁环体在安装时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可抵抗井壁的侧向土的压力,且减少了井内浇筑混凝土护壁这一道工序,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因目前施工技术造成的工期时间长、护壁质量差、容易出现塌孔等安全质量隐患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3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