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43343.1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2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彩霞 |
| 主分类号: | D02J1/04 | 分类号: | D02J1/04;D02J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赵娟 |
| 地址: | 437300 湖北省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条 抹灰 加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条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部左右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左端的连接座上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下端的收线辊进行连接,右端的连接座上安装有放线辊,所述放线辊和收线辊的内侧设置有限位辊,限位辊前后两侧通过固定块与连接框的底部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框内部安装有加压抹灰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线条的抹灰和加压,从而方便了设备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条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纺织不仅是传统的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三维编织技术,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纺织大致分为纺纱与编织两道工序。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现在线条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线条进行抹灰处理和加压处理,但是现在的设备均是将抹灰处理和加压处理分离开来,这样使用起来十分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部左右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左端的连接座上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下端的收线辊进行连接,右端的连接座上安装有放线辊,所述放线辊和收线辊的内侧设置有限位辊,限位辊前后两侧通过固定块与连接框的底部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框内部安装有加压抹灰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框下侧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内部镶嵌有减振垫,可以减少设备的振动,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减少设备的噪音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板下侧四角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支撑脚内部下端镶嵌有摩擦垫,可以增加设备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这样保证设备的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压抹灰装置外侧设置有连接罩,连接罩上下两侧与连接框进行固定连接,连接罩与线条连接处安装有密封件,可以保证设备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罩后侧安装有加压管,加压管左右两端安装有加压泵,可以方便对设备进行加压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罩内部上下两端设置有活塞板,活塞板内侧设置有抹灰板,活塞板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左右两侧设置在限位槽内部,限位槽设置在连接罩的左右两侧壁上,可以方便抹灰装置进行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压泵向加压管内部进行挤压,连接腔上下两侧的压强就会增加,从而就会推动活塞板向内侧进行移动,活塞板之间的空间也会受到压缩,实现了对线条的加压处理,而且由于活塞板箱内侧移动,活塞板内侧安装的抹灰板就会对线条进行抹灰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线条的抹灰和加压,从而方便了设备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前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条抹灰加压装置中限位辊三维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彩霞,未经吴彩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3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