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压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1933.0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8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邵元节;邵晨曦;姜子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康信昌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H01B13/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束压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压铆装置,包括放线件、连接件、安装座、气缸、驱动件以及放置件;所述放线件通过连接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放线件上设置有线槽,所述气缸通过框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从动件与压铆件接触,所述从动件通过弹簧与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放置件位于安装座上靠近压铆件处,所述放置件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件和压铆件之间设置有压铆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压铆装置,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压铆后的线束的一致性好,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压铆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是电子器件之间常用的信号连接媒介,线束在上产过程中需要将外壳铆接在导线的外侧,在铆接之前首先对外壳进行扩口,即扩口机将外壳的侧边压弯同时将口扩大以方便导线插入外壳内;最后对外壳进行压铆是导线稳定的留在外壳内。
现在通常都是操作者借助于压铆枪进行人工压铆,人力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压铆后的线束的一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压铆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线束压铆装置,包括放线件、连接件、安装座、气缸、驱动件以及放置件;所述放线件通过连接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放线件上设置有线槽,所述气缸通过框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从动件与压铆件接触,所述从动件通过弹簧与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放置件位于安装座上靠近压铆件处,所述放置件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件和压铆件之间设置有压铆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和从动件上均设置有驱动面,所述放置槽具体呈U 形,所述驱动件通过弹簧与上板活动连接,所述压铆件上设置有避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贯通安装座,所述放置槽与避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从动件上设置有伸出部,所述驱动件上的驱动面和从动件上的驱动面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通槽和限位槽,所述伸出部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驱动件通过通槽与安装座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线束压铆装置,通过放线件、连接件、安装座、气缸、驱动件以及放置件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使用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压铆工序的效果,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压铆后的线束的一致性好,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压铆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压铆装置的再一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压铆装置的又一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4为图3中Y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放线件;2、连接件;3、安装座;31、通槽;32、限位槽;4、框架;5、气缸;6、驱动件;61、驱动面;7、从动件;71、伸出部;8、压铆件; 81、避位槽;9、放置件;91、放置槽;10、压铆槽;11、上板;12、线槽;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康信昌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康信昌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1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内部检修的遥控器
- 下一篇:一种铁路机车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