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41728.4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4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钟圣俊;苗楠;蒋关宇;林卫波;王娜娜;吕超;王健;钟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乐因斯福环保安全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火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混合物 最小 点火 距离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爆炸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控制箱、球形反应容器、支撑架、电火花发生系统、配气系统;球形反应容器包括球形反应部分和底座;电火花发生系统包括在过球心竖直截面两侧对称设置的两组电火花发生组件,电火花发生组件包括金属电极、螺帽、调整螺栓、绝缘端头、电极接头、电极套、绝缘法兰;配气系统包括真空泵、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截断阀;控制箱包括高压电源、继电器、电容器组,高压电源通过继电器与电容器组电连接,电容器组的正极、负极分别与两个电极杆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个装置中测试气体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且提高测试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爆炸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最小点燃能MIE是气体最易被点燃条件下,可使气体火焰传播爆燃)自持的最小能量。气体最小点燃能是确定该气体所在区域防爆方法的重要依据。当最小点燃能量非常低时,应采取特殊的防爆措施。
对于释放能量很小的撞击摩擦火花、静电火花,其能量是否大于最小点火能量,是判定其能否作为火源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条件。
但是,淬熄距离的应用需要谨慎,因为其主要适用于点燃阶段且仅代表初始压力下的淬熄距离,与较高压力下的淬熄距离不同。在考虑所有与材料应用有关的因素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的时候,其结果可以作为火灾风险评估的因素之一。
现有技术中,金属电极的对中多采用人为对中,误差较高,从而测试精确度不够高。而且还没有在一个装置中测试气体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测试装置,能够在一个装置中测试气体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且提高测试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火能及淬熄距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球形反应容器、支撑架、电火花发生系统、配气系统;
所述球形反应容器的内腔为球形,所述球形反应容器包括球形反应部分和底座;
所述球形反应部分在下部被第一水平面切割后从外侧壁底部向外延伸出安装边并形成球形反应部分的内腔,所述球形反应部分在过球心竖直截面两侧对称开设有轴线过球心的两个第一圆形通孔;
所述底座为阶梯轴形式,所述底座的上轴段的直径大于底座的下轴段的直径;所述底座的上轴段在上端开设有与球形反应部分的内腔共球心的第一球形凹槽,所述第一球形凹槽与球形反应部分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反应容器的内腔,所述底座的上轴段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所述安装边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轴段在侧壁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圆形凹槽在槽底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凹槽在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底座的下轴段在下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圆形凹槽在槽底开设有第三圆形凹槽、第四圆形凹槽,所述第三圆形凹槽在槽底开设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四圆形凹槽在槽底开设有第四圆形通孔,所述第四圆形通孔在内壁开设有内螺纹;
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底座的下轴段连接;
所述电火花发生系统包括在过球心竖直截面两侧对称设置的两组电火花发生组件;所述电火花发生组件包括金属电极、螺帽、调整螺栓、绝缘端头、电极接头、电极套、绝缘法兰,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电极杆、电极尖端;
所述电极接头为圆柱形,所述电极接头在一端焊接在第一圆形通孔内部、在另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五圆形凹槽,所述第五圆形凹槽在槽底开设有第五圆形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乐因斯福环保安全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汇乐因斯福环保安全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17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