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0248.6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7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萍;张瑶瑶;刘芳;潘俊香;方建筠;倪慧君;程翠萍;牛勇;尹静;陈洁;刘志真;齐宪华;张雪然;刘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7/022 | 分类号: | B01J47/022;G01N1/2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邢腾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交换 树脂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包括交换柱和漏斗杯,所述交换柱的上端设有截面为梯形的内磨口,所述漏斗杯的下方设有与内磨口插接配合的外磨口,所述交换柱的侧面卡接可沿柱体上下调节的定位环;所述交换柱的下端设有旋堵Ⅰ,所述外磨口的上方设有旋堵Ⅱ。交换柱用内磨口和漏斗和外磨口连接即插即用且密封性好,免去了胶塞打孔、老化等问题。设置定位环能够配合出水胶管,结构简单实用,保持树脂处理的试剂维持在合适的液位。配套的新型分液漏斗杯为大口、柱型、带体积刻度,可直接加入试剂至所需刻度线,免去了用三角漏斗加试剂等繁琐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在检测和使用过程中经常用到树脂转型处理。具体方式是:将树脂装入处理容器交换柱中,周期性通过确定浓度、确定体积的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纯水等试剂。在试剂流完后保持树脂层上2cm液位关闭交换柱出口旋塞,防止树脂层失水。各类试剂用长颈分液漏斗加入交换柱,用打孔胶塞固定长颈漏斗,打孔处用凡士林密封。这种处理方式的缺点是:胶塞难打孔、易老化,密封不严,易漏试剂;每次加入试剂需要用量器定量后加入;标准漏斗口径小,需要再配合三角漏斗加入试剂,操作繁琐;密封用的凡士林易污染所处理的树脂;在试剂流完后交换柱出口旋塞关闭不及时易导致树脂层失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采用配套磨口连接,即插即用,密封性好,免去了胶塞打孔和老化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包括交换柱和漏斗杯,所述交换柱的上端设有截面为梯形的内磨口,所述漏斗杯的下方设有与内磨口插接配合的外磨口,所述交换柱的侧面卡接可沿柱体上下调节的定位环;
所述交换柱的下端设有旋堵Ⅰ,所述外磨口的上方设有旋堵Ⅱ。
上述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所述漏斗杯的上部设有开口且配置有塞子以封口,所述漏斗杯的上部开口直径为220~300mm。
上述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所述交换柱和漏斗杯均为玻璃材质。
上述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所述定位环由弹性卡簧缠绕于交换柱上,所述定位环的一侧用于放置胶管、另一侧用于与交换柱卡接。出水胶管一端接交换柱下部出口,另一端由上向下穿过定位环。
上述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所述漏斗杯侧面为圆弧面和平面组合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交换柱用内磨口和漏斗和外磨口连接即插即用且密封性好,免去了胶塞打孔、老化等问题。设置定位环能够配合出水胶管,结构简单实用,保持树脂处理的试剂维持在合适的液位。配套的新型分液漏斗杯为大口、柱型、带体积刻度,可直接加入试剂至所需刻度线,免去了用三角漏斗加试剂等繁琐的操作。整体装置为全玻璃材质,耐酸碱、易清洗,不需用凡士林等密封油脂,不污染所检测树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理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液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中:交换柱1-1、旋堵Ⅰ1-2、内磨口1-3、定位环1-4、出液口1-5;漏斗杯2-1、旋堵Ⅱ2-2、外磨口2-3、塞子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
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装置,包括交换柱1-1和漏斗杯2-1,所述交换柱1-1的上端设有截面为梯形的内磨口1-3,所述漏斗杯2-1的下方设有与内磨口1-3插接配合的外磨口2-3,所述交换柱1-1的侧面卡接可沿柱体上下调节的定位环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0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