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7132.7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5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张静;刘惠;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生活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本回用系统包括: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预曝气调节池、缺氧池、MBR膜池、设备间、清水池组成;人工湿地;中水回用水池;稳压罐。通过将生活污水用化粪池收集并预处理;再对化粪池内自流出的上清液依次进行预曝气调节、缺氧反硝化反应、好氧MBR膜分离、人工湿地净化后至中水回用水池;再对中水回用水池内的中水进行消毒后至稳压罐回用。本实用新型的回用系统降低了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运行成本,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保证了出水的水质;且约80%的生活污水可回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分为集中式处理及分散式处理的方式。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大多数采用污水管网收集污水后,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但该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污水管网收集设施及污水处理工艺设施建设成本高;2、由于地势原因,污水管网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污水提升问题,增加运行费用;3、污水在输送过程中存在泄漏、污染地下水的问题;4、若需回用,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将增加建设回用管网,从而增加回用的成本。针对农村、公园公厕等分散性较强的污水处理,若采用集中式处理,将大大增加费用。因而,该类污水采用分散式处理,可大大节约经济成本,同时就地回用,也降低了回用成本,对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属于生活污水原位处理的处理方式,是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和普及的污水处理方式之一,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物化处理技术,即通过投加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沉淀处理,或通过格栅等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处理,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后出水水质较高、运行效果稳定等优点,但运行费用投入较高;二是生物处理技术,即利用生物的代谢能力对污染物进行转化、分解和净化处理,该技术具有费用投入低、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强等优点,但占地面积大、运行管理水平要求高;三是膜处理技术,即利用膜两侧密度与压力不同的特点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处理,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出来,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但膜易堵塞,运行费用较高。目前主要采用以上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对分散式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有鉴于上述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方式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创新,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寻找一条比较合理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用于解决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运行成本、处理效率、出水水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包括:化粪池,用于收集并预处理生活污水;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用于接收化粪池内自流出的上清液并对所述上清液进行清化处理,由预曝气调节池、缺氧池、MBR膜池、设备间、清水池组成;人工湿地,用于接收清水池内的清水并对所述清水进行净化处理;中水回用水池,用于接收人工湿地净化后的中水并对所述中水进行消毒处理;稳压罐,用于接收中水回用水池消毒后的回用水并对所述回用水进行稳压及储存。
进一步,所述化粪池的预处理时间为12~24h,其内沉淀物污泥经过3~12个月的厌氧发酵分解后定期清掏外运。
进一步,所述预曝气调节池连接于化粪池,其内的曝气调节时间为12~24h,其入口设有用于阻挡化粪池中未沉淀悬浮物的格栅,其底部布置有用于曝气并与设置在设备间内的曝气装置连接的穿孔管;所述穿孔管的管径为DN20~30、开孔孔径为3~8mm、开孔率为20~40%、材质为ABS。
进一步,所述缺氧池连接于预曝气调节池,其内的缺氧反硝化反应时间为0.5~3h,其内填充有球形填料,其与设置在设备间内的除磷装置连接;所述球形填料的直径为φ120~1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7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人遥控小车用悬挂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窗户限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