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保护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5363.4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3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卢其伟;孙妮;汤飞;杨姗姗;李宣筱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永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系统 保护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太阳能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保护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光伏板与锂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与锂电池连接,所述锂电池与光源板连接,所述过冲过放保护电路、太阳能光伏板及锂电池均与MCU微处理器连接;所述MCU微处理器与驱动恒流电路连接,所述驱动恒流电路与锂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MCU微处理器,通过过冲过放保护电路实现锂电池的过冲过放保护,通过驱动恒流电路可实现根据电池容量调整输出功率,同时通过红外接收头和微波感应模块可实现远程遥控,有效节省锂电池的容量,保证锂电池的工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保护控制电路,属于光伏太阳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控制器普遍存在稳定性较差,充电部分做不好,放电部分不恒流,该方案可以做到充电部分的有效截止且满足大电流充电以及放电部分可以恒流输出,保证LED工作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保护控制电路,采用MCU微处理器,通过过冲过放保护电路实现锂电池的过冲过放保护,通过驱动恒流电路可实现根据电池容量调整输出功率,同时通过红外接收头和微波感应模块可实现远程遥控。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保护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光伏板与锂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与锂电池连接,所述锂电池与光源板连接,所述过冲过放保护电路、太阳能光伏板及锂电池均与MCU微处理器连接;所述MCU微处理器与驱动恒流电路连接,所述驱动恒流电路与锂电池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红外接收头、微波感应模块及DC-DC升压电路,所述红外接收头、微波感应模块、DC-DC升压电路均与MCU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锂电池通过DC-DC升压电路与微波感应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冲过放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开关管M1、开关管M2、三极管Q1、三极管Q2、发光二极管LED3和发光二极管LED4;所述MCU微处理器的第11管脚通过电阻R11与锂电池正极连接,所述锂电池正极接光源板的正极,锂电池负极接地;所述MCU微处理器的第2管脚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电阻R4分别与三极管Q2、三极管 Q1的发射极连接,同时三极管Q2、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 Q2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开关管M1、开关管M2的栅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2的栅极通过电阻R1分别与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开关管M2的源极、开关管M1的源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正极均接太阳能光伏板正极,所述开关管M2和开关管M1的漏极均接锂电池的正极;所述MCU微处理器的第4管脚通过电阻 R7接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接地,所述MCU微处理器的第6管脚通过电阻R8接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4 的负极接地。
进一步地,还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第1 管脚接地,且第1管脚和第2管脚分别接锂电池的正负极,同时分别接电容C8 的两个极板,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1的第3管脚分别接MCU微处理器的第1管脚、电容C1的一极板、电容C2的一极板,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的另一极板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永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永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5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轴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灯具的保护散热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