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丝网自动焊接传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4122.8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8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栋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俱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慧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0 | 代理人: | 董晓慧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网 自动 焊接 传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丝网自动焊接传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输送履带,且输送履带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与底座的侧壁连接,所述输送履带的上方均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一伸缩机构与底座的侧壁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侧壁设有第二伸缩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有焊接主体,且第二伸缩机构的下端设有与焊接主体匹配设置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焊接主体的工作高度及工作位置调节方便,便于进行铁丝网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丝网自动焊接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网是用低碳钢丝,中碳钢丝,高碳钢丝,不锈钢丝等材料编织或者焊接成网状材料的总称,生产工艺有:普通编织型、压花编织型和点焊型,主要是以钢丝为原料,经过专业设备加工成网状,故称钢丝网,国家标准对于使用钢丝网的规格有一定的要求,直径与网格大小匹配使用,而不是单纯是直径大小,对于抹灰层来使用的是网格不宜大于20×20,直径不易小于1mm,光是选择直径没有多少意义,选择0.9×40×40与选择0.6×10×10钢丝网,哪个更好,恐怕是0.6×10×10的,而钢丝网在外墙抹灰中的作用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的防脱落的一种措施,对于抗开裂的作用相对较小,是因为位置的问题;而对于外保温系统来说是使用在面砖饰面,至于作用首先应该也是防脱落其次是抗开裂,这样的话应该选择网格0.6×10×10的,这些都是一些经验选择,网格的换算来自于国家规定的钢丝网的规格,采用含钢量的等级换算,钢丝网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配合自动焊接传送装置进行加工;
现有的自动焊接传送装置在加工钢丝网时工作高度调节不便,不便于进行铁丝网加工,且加工铁丝网时废料收集处理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丝网自动焊接传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钢丝网自动焊接传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丝网自动焊接传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输送履带,且输送履带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与底座的侧壁连接,所述输送履带的上方均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一伸缩机构与底座的侧壁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侧壁设有第二伸缩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有焊接主体,且第二伸缩机构的下端设有与焊接主体匹配设置的固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为中空结构,且第二支杆插设在第一支杆中,所述第一支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支杆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二支杆的侧壁上设有与齿轮啮合设置的齿槽,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通过缓冲机构与第一支杆的底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移动板,且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移动板匹配设置的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移动板贯穿第一条形开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夹板,且第一夹板上设有与两个第二夹板匹配设置的第二条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夹板均贯穿第二条形开口设置,且两个第二夹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弹簧连接。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移动板,且第二移动板通过多个第二弹簧与第一支杆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移动板匹配设置的第三条形开口,且第二移动板贯穿第三条形开口设置,所述第一支杆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移动板匹配设置的滑动锁块。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收集槽,且收集槽位于输送履带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俱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俱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41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